2019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7-18 12:24:28 阅读 7461

一、名词解释。

1. 感觉:是人们的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2.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5. 定势:又叫心向,6. 表象:又称意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现的事物的形象。

7.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8. 注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伴随感觉、视觉、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即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

9. 情绪和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活动。

10. 意志: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有意识支配和调整个人行为以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11.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所需的心理条件。

12. 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3. 性格: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4.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

补充:心理学: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研究。

观察:知觉特殊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主动知觉的过程。

有意注意:自觉地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直的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

重点(填空,简答)

第一章。1. 2023年冯特实验心理学之父。

2. 心理学研究对象: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

3.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

4. 个性心理(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自我意识。

5. 研究目标:①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②清晰解释发生的事实;③客观的**将要发生的事情;④行为的控制。

6. 心理学流派:①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②机能主义心理学(实用);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毕生 1913 第二势力);④格式塔心理学;⑤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⑥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1. 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里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2.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由胞体、轴突、树突构成。

3. 左半球是优势半球。

4. 客观环境是心理产生源泉。

第三章。1. 感觉和直觉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感觉是人们的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察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联系:感知觉都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都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

2. 感觉分类:外:视觉(大部分)听觉(次)嗅觉味觉肤觉内: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3. 知觉分类: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触摸知觉物体知觉社会知觉。

4. 感受性大小:用感觉阈限度量;阈限值越低,感受性越高;阈限值越高,感受性越低,二者成反比例关系。

5. 感觉的对比: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某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联系:不同感受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6. 知觉活动规律: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 影响知觉选择效果:①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②知觉对象本身的组合及其活动性;③知觉这本身的主观因素。

8. 如何培养观察力?①在观察前做好必要知识准备;②激发学生观察兴趣;③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④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⑤做好观察总结;⑥加强观察训练。

第四章。1. 记忆分类:内容:①形象记忆 ②语词-逻辑记忆 ③情绪记忆 ④动作记忆。

久暂:①感觉记忆 ②短时记忆 ③长时记忆。

意识性:①外显记忆 ②程序性记忆。

2.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 影响识记条件:①目的和任务 ②材料的性质 ③难度和形式 ④材料数量和加工深度 ⑤识记者主体因素。

4. 遗忘曲线规律:识记后在大脑中保留的经验随时间推移而逐渐衰减

5. 遗忘原因,学说:①记忆痕迹衰退说 ②干扰抑制说 ③动机性遗忘说 ④线索依赖性遗忘 ⑤同化说。

6. 良好的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7.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里: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记忆的敏捷性 ②确定记忆目标培养记忆的准确性 ③掌握遗忘规律培养记忆的持久性 ④选择记忆方法培养记忆的准确性。

8. 记忆术:①pq4r法 ②定点记忆法 ③谐音记忆法 ④韵律法。

第五章。1. 思维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2. 思维分类:抽象水平:①直观动作思维 ②具体形象思维 ③语词逻辑思维。

过程方法、答案数目:①集中思维 ②发散思维。

是否明确:①直觉思维 ②分析思维。

创新程度:①常规性思维 ②创造性思维。

3. 思维过程:①分析与综合 ②比较和分类 ③抽象与概括 ④具体化和系统化。

4. 掌握科学概念:①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 ②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 ③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④形成概念系统 ⑤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5. 问题解决的过程:①发现问题 ②明确问题 ③提出假设 ④检验假设。

6.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情境 ②情绪与动机水平 ③定势 ④原型启发 ⑤功能固着 ⑥个性特点。

7. 表象特征:直观性概括性。

8. 想象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偿功能。

9. 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 思维的品质: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逻辑性。

11. 创造性思维过程:①准备阶段 ②酝酿阶段 ③豁朗阶段 ④验证阶段。

1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①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②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定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③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 ④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⑤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

第六章。1. 注意的含义:注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伴随感觉视觉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即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

2.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a 刺激物的新异性;b 刺激物的强度 c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d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②人自身的状态。

3.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①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治理活动与相适应的实际操作结合程度 ③间接的兴趣 ④人格的力量。

4. 注意品质:①注意的范围 ②注意的稳定性 ③注意的分配 ④注意的转移。

第七章。1.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2. 需要层次简述: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 情绪情感关系:区别:①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有机体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形式,这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情感;

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发生晚,是人类所独有;

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是不稳定的,具有情境性、冲动性;情感已经产生较为稳定,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情感比情绪稳定、深刻;

从外部表现看,情绪外部表现较为明显、外露;情感比较内隐,外部表现不如情绪强烈。

联系:情绪和情感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情感甚至主导情绪。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绪离不开情感。

4. 情绪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5. 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6.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第八章。1. 意志的特征:①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②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③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 意志过程:①作出决定阶段 ②执行决定阶段。

3. 学习动机含义如何培养?

含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的强大动力。

培养:①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兴趣 ②设置学习目标,提出恰当要求 ③培养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 ④注重师生情感教学,增强感召力 ⑤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4. 挫折的影响:产生攻击行为;过度抑郁;自欺欺人。

应对:①正确对待挫折 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④善于调控情绪。

5. 意志品质: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第九章。1. 能力、知识、技能关系。

区别:①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不同的心理现象 (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以概念和思想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技能是人们通过联系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它以动作方式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②知识、技能与能力具有不同不幸和不同的发展趋势。

联系: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

2. 能力的分类:作用范围: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创新程度及创造性成果: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发展趋势及能力与先天禀赋、社会文化的关系: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发挥作用的领域|: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3. 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25-40岁被认为是创造与成就的最佳年龄。

4. 能力的分布:常态分布。

5. 智商140以上为智力超常不足70为智力低下。

6. 能力发展个体差异:①能力发展水平差异 ②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③能力类型差异 ④能力的性别差异。

7. 影响能力形成发展因素:①遗传的作用 ②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前环境和早期营养的影响;早期经验的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③实践活动的影响 ④人的主观能动性。

总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虽然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高低与发展历程中各占比重多少还无法精确估算,但有一定不可否定的是遗传、环境和人自身的主观努力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

第十章。1. 人格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

影响人格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 ②家庭环境因素 ③社会文化因素 ④学校教育因素 ⑤自然物理因素 ⑥自我调控因素。

2019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一 单项选择题。1.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 b 的干扰。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 随意后注意 d 注意的动摇。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c a 中间稍快 b 中间稍慢 c 先快后慢 d 先慢后快。3.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

2019心理学复习

1 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 教学和课?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 巩固 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的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他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也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教学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堂情境是学校特殊性的体现,创设适合学生...

2019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1.感觉 是人们的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2.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3.记忆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4.思维 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