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东北师范离线作业心理学

发布 2022-07-18 12:22:28 阅读 7371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心里学》 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40分

一、简答题 (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景。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解决问题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求通过搜索最后达到目标的既解决问题。问题的最初情景称为初始状态,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叫中间状态,目标就是目的状态。

所谓问题空间,就包括上述三种状态以及有关三种状态的知识。

2定势。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定势有时候有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积极影响表现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倾向采取习惯的方式解决,可以提高解题效率,消极的影响表现为它限制形成假设的范围,并使所尝试的问题解决方法固定化。

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赐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称为功能固着,如盒子是装东西的,毛笔写字的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即灵活运用功能变通,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背景知识。解决问题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决绝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多,解决问题越容易,但知识经验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

5个性特征。气质、性格等差异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富有理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刻苦勤奋等优良品质都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保持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也有利于问题解决。

此外,智力水平、动机强度、认知策略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简述语言产生的阶段。

1.弗朗琴语言产生的七阶段:即选择需要表达的意思、为分句选择句法结构、把内容插入句法结构中、指定出词的词法形式、指定出分句的音素、选择运动要求和发出分句。

2.马蒂斯选择意义阶段、句法结构阶段、产生语音阶段、运动阶段。

3.安德森三阶段模型:构造阶段、转化阶段、执行阶段。

4.德尔语言产生包括语义、句法、语法、语素四种不同的加工水平。

5.勒韦语言产生的三阶段:概念化阶段、公式化阶段(又分为两个小阶段:选词表义,确定词汇的句法特征;确定词汇的语音)、发音阶段。

3.动机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原发性、内在性和能动性。原发性是指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基础,而行为主体在动机支配下实现行为目标。内在性是指动机是人们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分为内隐层、过滤层和表露层等层次,往往难以直接观察,只能依据其特定外在化形式进行分析判断。

能动性是指动机是在特定需要基础上形成的,为了满足特定需要,必定导致相应的行为。正确认识动机基本特征,对于深入了解动机作用和功能以及揭示行为过程规律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的观点。

2.精神分析的观点。

3.行为主义的观点。

4.认知的观点。

5.人本主义的观点。

6.进化论的观点。

7.文化观点。

二、论述题 (每题10分共20分)

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学过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从操作和控制变量的程度上看,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真实验法、准实验法和非实验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

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

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现代心理学的各主要流派所形成的研究方法在历史上都有其特定的影响、作用和局限性。用客观的、发展的观点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化过程进行回顾和比较,对于分析、评价和改进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提高研究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心理学家们正重新思考如何建构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引入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概念。

2.评述注意的四种瓶颈模型。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注意选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

过滤器理论 2023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 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⑵衰减理论有特瑞斯曼提出,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一样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⑶后期选择理论多伊奇等人提出,后又诺曼加以完善。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⑷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等人提出的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

它的主要假设是:①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②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几种注意选择理论中,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和后期选择理论都认为,注意的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

但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都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且都认为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而后期选择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而多劫夺选择理论则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

东北师范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 一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 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 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2 诱因 诱因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与它相对应的概念是内驱力。内驱力和诱因都是形成动。机的因素。存在于机体内部的动机因素是内驱力,...

1603东北师大心理学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 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感觉后像。答 感觉后像 感觉后效 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的现象。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很显著,又称视觉后像。视觉后像又分正 负后像。2.意识。答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 知觉 思维 ...

《心理学》离线作业

心里学 离线作业。一 简答题 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 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无谓的限制。2 简述语言产生的阶段。答 选择意义阶段句法结构产生阶段产生语言的阶段运动阶段。3 动机的特征。答 动力性方向性强度性持久性隐蔽性。4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答 生物学的观点心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