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进程管理

发布 2022-07-14 13:46:28 阅读 7874

1.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

a) 顺序性。

b) 封闭性。

c) 可再现性。

2.前趋图:前趋图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3.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

a) 间断性。

b) 失去封闭性。

c) 不可再现性。

4.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元。

5.创建进程实际是常见进程实体的pcb

6.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进程控制块组成(pcb)。

7.进程的特征:

a) 动态性。

b) 并发性。

c) 独立性。

d) 异步性。

8.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

a) 就绪状态。

b) 执行状态。

c) 阻塞状态。

9.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

a) 终端用户的请求。

b) 父进程请求。

c) 负荷调节的需要。

d) 操作系统的需要。

10.进程状态的转换:

a) 活动就绪-静止就绪。

b) 活动阻塞-静止阻塞。

c) 静止就绪-活动就绪。

d) 静止阻塞-活动阻塞。

11.创建状态:为一个新进程创建pcb,并填写必要的管理信息;其次,把该进程转入就绪状态并插入就绪队列中。

12.进程控制块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

13.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

14.进程控制块里面的信息。

a) 进程标识符。

i. 内部标识符(系统)

ii. 外部标识符(用户(进程))

b) 处理机状态。

c) 进程调度信息。

d) 进程控制信息。

15.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链接方式和索引方式。

16.原子操作:是指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

17.原语的作用是为了实现进程的通信和控制。

18.进程图是用于描述一个进程的家族关系的有向图。

19. 引起创建进程的事件:用户登录,作业调度,提供服务,应用请求。

20.进程的创建:

a) 申请空白pcb

b) 为新进程分配资源。

c) 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d) 将新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

21.资源共享:间接的相互制约。

22.直进程合作:直接的相互制约。

23.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24.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成为临界区。

25.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释放。

26.信号量的应用:实现进程互斥,实现前趋关系。

27.进程通信是指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操作实现的是进程之间的低级通讯。

29.进程通信的类型。

30.高级通信机制分为:共享存储器系统,信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31.消息传递通信的方法:直接通信方式和间接通信方式。

32.线程的优点:创建新线程时间少,线程之间相互通信无需调用函数,线程切换花费少。

第二章进程管理

1 进程创建工作主要完成的是创建进程控制块 pcb 并把它挂到队列中。2 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 就绪运行b 运行就绪。c 就绪等待d 等待就绪 e.等待运行。3 在操作系统中,对信号量s的p原语操作定义中,使进程进入相应等待队列等待的条件是 a s 0 b s 0 c s 0 ...

第二章进程管理

一 单项选择题。1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后,可能 a 缩短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 b 降低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c 缩短了每道程序执行时间d 延长了每道程序执行时间。2.操作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进程,它们 a 不能共享系统资源b 不能调用同一段程序 c 可以共享所有的系统资源d 可以共享允许共享的系统资源。...

第二章进程管理

1 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 1 顺序性。2 封闭性。3 可再现性。2.图2 4 p36 必有 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性 1 间断性。2 失去封闭性 多个程序共享 3 不可再现性。3.进程的特征 1 结构特征。2 动态性。3 并发性。4 独立性。5 异步性。6 交往性。4.图2 5 p38 背 进程的三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