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提示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抽象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某一物质具体形态。提示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意识现象提示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物质还具有可知性。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②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承担者。[方**]
要求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2.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反对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示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承认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提示2:区别各种运动观。
主观唯心的运动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是在概念中运动。
”客观唯心运动观:“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唯物的运动观:“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飞矢不动”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生方睨,物方生方死”3.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提示1:固有——说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的意志和上帝所创造的,反对主观臆造提示2:本质——事物的联系有现象间的联系和本质间的联系。
现象间的联系不是规律。提示3:必然——联系有必然和偶然的联系。
偶然的联系具有不确定性,不是规律。提示4:稳定——规律是稳定的联系,因为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静止的。
提示5:条件——规律是不可创造、改造和消灭的;但是,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辩证唯物论】
一、意识的本质。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提示1: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人脑。
提示2: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提示3: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提示: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1)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提示1:动物本能与人的意识。
动物看到事物就会分泌唾液,这是本能,不是意识,人能会“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是意识。提示2:人脑与意识。
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是来自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需要健康的人脑。3、从本质(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主观映象)
提示1: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提示2:鬼神与客观存在。
宗教中的鬼神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仍然是现实社会的阶级结构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只是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鲁迅:“描神画鬼…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提示3:
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思维:感性认识(感觉):
是对事物的具体形象的反映;理性认识(抽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提示4: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提示5: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从形式看,意识是主观的映象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差异性等主观特征。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二、意识的作用。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具体内容参考“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方**]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意识能动作用。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提示1: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提示2: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应是能动的反作用)提示3:
意识可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提示4:意识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正确的意识才可以推动)提示5::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原理依据(为什么)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②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3)具体要求(如何做)
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调查研究,研究事物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既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因循守旧、消极保守的无为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征[原理]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第二,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的观点。
提示1: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即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即改造自然、社会(即实践)
提示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提示3:反对的错误观点。
杜威:认为实践是一种本能,否定了实践是人特有的主观能动性。
费尔巴哈:认为实践是一种理论活动,否定了实践的物质性,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黑格尔:把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混淆,否定了实践的物质性,☆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方**]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示1:“认识的**”不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提示2:
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提示3: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辨题,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提示4: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提示5:科学理论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提示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
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提示1: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提示2:区别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认识、理论不一定正确,真理和科学理论是正确的)提示3:条件和范围是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提示4:特定过程是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2.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提示1:不能说真理具有反复性(×)提示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眼,认识又是无限的。
提示3:世界上没有终极真理,即没有绝对真理。
综合**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1、党的思想路线(1)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注意顺序)
3)重要地位: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提示】我党制定方针路线的客观依据是我国国情。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1)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3)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3、求真务实(理解)
1)含义;“求真”侧重于认识世界,体现的是科学性的品格,着力于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务实”侧重于改造世界,体现的是实践性的品格,通过认识指导实践,世界变得更加美好。(2)地位: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求真务实不但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精神,而且发展了其“实践”精神。4、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世界观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实。
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求真务实。
哲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世界与追求真理。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一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河流 高山 森林 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构 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 自...
哲学第二单元默写单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与认识论 一 世界的本质 物质 运动 规律 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世界的。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4 运动与静止?5 规律的含义与特点?6 如何把握规律?7 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二 把握思维的奥秘。1 什么是意识?2 意识的作用?...
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1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 构建知识体系。二 考点诠释。唯物论 第四课 世界的本质 物质观 四个概念,两对关系,四个原理 一 基本概念。1 物质。1 含义 2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既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也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 意识现象 3 固有属性 运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