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电离平衡教案

发布 2022-07-09 18:26:28 阅读 9953

5第三章电离平衡教与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学中学法指导的思考与实践。

十局学校黄文勇。

一、教材分析。

电离平衡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电解质溶液的一部分,是第二章化学平衡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教材共四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节电离平衡,主要介绍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这部分是本章教学的基础和重点。第二部分为第二节和第三节,第二节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水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移动的知识,对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以及ph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下一节盐类水解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第三节是盐类的水解,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三部分是酸碱中和滴定,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及有关计算,酸碱中和滴定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本章教材理论性强,涉及的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同时教材内容前后内在联系密切,逻辑性强。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能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理解,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检验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观点、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教育。

二、学法指导。

1.让学生充分利用原来的认知结构,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本章的学习可以把第二章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移动知识作为新课学习的同化点、新知识的“生长点”,再创设本章具体的问题情境,比如电离平衡的建立、水中加酸、碱或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等问题,按照演绎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

2.设计变式练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

概念学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概念的正确、深刻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本章中水的离子积、溶液的ph、溶液的酸碱性等问题的教学,应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具体作法是设计若干变式例子,使概念的有关特征不断变化(但保持概念的本质),在变式练习中,实现概念的精确化。

3.精心选编题目,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练习起着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双重作用。但练习绝不应是“题海战术”,而是选编一些具有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的题目,进行“精讲巧练”,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进行错因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三、分节教学设计及学法指导。

1.电离平衡。

(1)复习高一学习的关于电解质的有关知识,结合实例,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结构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让学生分析ch3溶于水时的电离过程。注意学生迁移化学平衡知识,有意识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深化电离平衡。

①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②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③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④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本节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任何水溶液中存在的h+和oh-作为矛盾的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共同决定了溶液的酸碱性,从而训练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水的电离。

①分析水的电离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纯水的导电性实验得出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②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指导学生利用水的电离方程式和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即:

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电离平衡移动情况,自己总结出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将此内容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其规律。

①溶液的酸碱性与的关系:

提出问题:25时纯水中7mol当纯水中加入hcl或nao时,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建立新平衡后如何变化?

分析讨论,总结规律。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无论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中,都同时存在h+和oh-常温下c(h与c(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1

②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引入ph: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投影显示阅读提纲。为什么要引入ph?

什么叫溶液的ph?溶液的酸碱性与ph有什么关系?任意c(h或c(o浓度的溶液用ph表示酸碱性是否都很方便?

使学生懂得引入ph的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ph的简单计算:通过讲解教材图3-7中四种液体的ph计算,使学生掌握ph的简单计算方法。

分析总结,形成规律。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分析总结出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同时也是对初中所学知识的验证。

中性溶液7酸性溶液7

碱性溶液7小结:将教材中图3-8制成挂图,总结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然后选择性的对某c(h处提问c(o是多少,并根据此图向学生说明ph的适用范围。从水的电离平衡使学生理解ph受温度条件的影响,使学生对ph与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更清楚。

分发ph试纸给学生,由学生测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的ph,增加对ph的感性认识。

3.盐类的水解。

本节教材是本章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强,是前两节知识的综合应用,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旧知识的迁移应用。

(1)本节内容是对所学的电离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应引导并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盐类水解的有关问题。

①学生分小组测定下列物质的ph并填空:

组织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对盐的组成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通过实验测定ch3水溶液ph值,分析ch3的溶液为什么显碱性。建议采用问题展示法进行盐类水解本质的探索:常温下纯水的ph为多少?

碳酸钠溶液中有h+和oh-吗?实验结果溶液ph>7,为什么?[o与[h+不相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它?盐中的哪一种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为什么?

通过问题的层层展示,环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揭示出盐类水解的本质。这种教学方法可为学生提供较宽广的创新学习的空间。

④小结: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强不水解。

⑤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盐类水解的利用。

①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以fec的水解为例,讨论在加酸、加碱或加热时,fe的水解平衡如何移动。使学生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和温度是影响水解平衡的主要外界条件。

②如何配制澄清的fec溶液,通过讨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酸碱中和滴定。

本节教材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碱与强酸的中和滴定。

(1)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补充介绍一些应用实例,然后进行概括:

2)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①复习高一学过的中和反应的实质:

②推导中和滴定的计算公式,利用教材中的例1,由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这一关系式进行中和滴定的计算,并示范解题格式。

③以盐酸滴定nao溶液为例,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3)酸碱中和滴定。

结合[实验3-2采用边讲边示范的方式,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操作中要着重示范:①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并强调操作滴定管活塞时手的姿势,以及如何控制活塞使液体逐滴滴下;②锥形瓶的振荡方法;③怎样判断滴定终点,最后利用例题2说明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④实验误差分析。

高二化学电离平衡

备课资料。一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判断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主要看该化合物在溶于水或熔化时自身能否电离出阴 阳离子能电离的属于电解质,不能电离的属非电解质,水溶液能否导电,只能作判断是不是电解质的参考因素。如。1 so2 so3 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因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 h2...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第二节化学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平衡态的判断3 理解 等同平衡 的含义4 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探索勇气5 理解辨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教学方法。结合多 课件,启发 讨论发现。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第二节化学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平衡态的判断。3 理解 等同平衡 的含义。4 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探索勇气。5 理解辨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教学方法。结合多 课件,启发 讨论发现。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