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化学复习(化学原理和有机)
能量变化。1. 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生成正盐,需要5mol/l的koh溶液100ml ,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a、16q b、8q c、4q d、2q
2. 已知①2c(s)+ o2(g)==2co(g)△h=-221.0 kj·mol-1 ,②2h2(g)+o2(g)==2h2o(g)
h=-483.6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 的△h为。
a、+262.6kj·mol-1 b、-131.3kj·mol-1 c、 d、+131.3kj·mol-1
3.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化学平衡。4. 在2a(g)+ b(g)= 3c(g)+ 4d(g)的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0.5mol / l. min)
=1mol / 2mol /
5. 可逆反应:co(g)+no2(g) co2(g)+no(g);△h=-226kj/mol,在下列情况下不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充入no2b.升高温度
c.充入ar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 d.缩小容器体积。
6. 已知n2+3h22nh3 △ho ,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两个可逆反应,当升高温度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增大,v2减小 减小,v2增大。
7. 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 z(g)
8.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x (g) +ny(s) pz (g);δh<0,达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b.通入氦气,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c.增加x或y的物质的量,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d.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9. 温度一定时, 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ma(气) +nb(气) pc(气), 达到平衡后, 若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1/2, 当再次达到平衡时, c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的浓度的 1 .
9 倍,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c气体的体积分数增大。
c. 气体a的转化率升高d. m + n > p
10.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11. 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1)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3)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υ正(co2)=υ正(h2b.υ逆(co)=υ逆(h2o)
c.υ逆(h2)=υ逆(h2od.υ正(h2)=υ逆(h2)
4)某温度下,将co2和h2各0.10 mol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测得 c(co) =0.0080 mol/l ,则co2的转化率为。
5)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溶液中的平衡。
1. 关于溶液的酸性、酸性强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溶液里有h+,溶液就显酸性。
b. h+浓度增大,溶液的酸性一定增强。
c. h+浓度大于oh--浓度,溶液一定显酸性。
d. 强酸溶液的酸性一定比弱酸溶液的酸性强。
2. 25℃四种水溶液①hcl,②fecl3,③koh,④na2co3其 ph值依次为,而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b.①>cd.①=
3.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c(nh4+)>c(cl-)>c(h+)>c(oh-) b. c(nh4+)>c(cl-)>c(oh-)>c(h+)
c. c(cl-)>c(nh4+)>c(h+)>c(oh-) d. c(cl-)>c(nh4+)>c(oh-)>c(h+)
4. 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c.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
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
5. 体积相同、ph=3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cl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 ch3cooh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 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6. 已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某温度下饱和澄清石灰水①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到原来温度;②降低温度。这两种情况下,前后均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的质量b.ca(oh)2的溶解度。
c.溶液中ca2+离子的数目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是。
①nh4al(so4)2 ②nh4hco3 ③nh4hso4 ④nh4no3
a、①③b、③①c、②④d、①③
电化学。1.使用氢氧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已在北京街头出现。下列有关某种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o2 + 2h2o + 4e- =4oh-
b.负极反应:h2 - 2e- =2h+
c.当正极消耗11.2 l o2时,负极消耗22.4 l h2
d.氢氧燃料电池不仅能量转化率高,而且产物是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3.高功率ni/mh(m表示储氢合金)电池已经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反应方程式如下:
ni(oh)2 + m niooh + m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 + h2o +e-=mh + oh-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oh+ h2o +e-=ni(oh)2 + oh-
d.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正极有1mol niooh 被氧化。
4.工业上通过电解氧化铝和冰晶石的熔融液来冶炼金属铝。已知电极材料为惰性材料,阳极反应式为。
5.某新型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该电池的总反应为: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4h2o+3e–=fe(oh)3+5oh–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k2feo4被氧化
d.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
6.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 a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e— +oh- =niooh + 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高二化学复习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已知在25 101kpa下,lgc8h18 辛烷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c8h18 1 25 2o2 g 8co2 g 9h2o 1 h 48.40kj mol 1 2 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 ...
高二化学复习模拟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已知在25 101kpa下,lgc8h18 辛烷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c8h18 1 25 2o2 g 8co2 g 9h2o 1 h 48.40kj mol 1 2 下列叙述...
整理高二化学教学2019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 x
复习资料。2017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可用 rgm 0判断,a是反应中a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一个已达平衡的系统被改变,该系统会随之改变来抗衡该改变。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