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发布 2022-07-08 19:44:28 阅读 9573

第一单元检测题。

1.我国自2023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8.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9.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集权 d.主张**集权。

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

a.**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15.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集权国家以来,**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其中汉武帝和宋太祖的回答是()

a.**弱枝b.内实京师,外销奸猾。

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守内虚外。

17.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18.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 )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皇权的产物。

3.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注:经贴即把**贴去几字,令其填补,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填空题。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14.***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集权制。

29.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30.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7.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d)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

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回答:1)材料一中左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10分)

2)材料一中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设置有何目的?(6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

参***。31. (1)特征:

权力高度集中(或皇权至上)。(2分)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10分)

2)三省六部制,(2分)关系: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分)

3)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分)作用: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4分)

4)趋势:**主义**集权的不断加强。(4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题

21.1 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4分 影响 开创了君主 集权制度 加强了 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了国家统一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2 制度 科举制 2分 作用 有利于加强 集权,巩固统治 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 或扩大了统治基础 有利于提升 文化素质 有助于社会公...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检测。一 选择题 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 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 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 转折点 指的是。a.通过 权利法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检测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质量检测题。一 选择题 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 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 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 同治 光绪年间的改革 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