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检测题

发布 2022-07-08 19:39:28 阅读 7104

高一历史必修二质量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2、“中学为体,两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

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世纪40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生产的“纱纸”比“洋纸”的***b、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c、当地尚未开埠通商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4、网易读书吧发起了“洋务运动比明治维新早8年,清朝为何被日本羞辱”的命题讨论。关于根本原因你给出的答案是()

a、封建**制度的落后性导致b、日本**改革比较彻底。

c、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d、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如日本强大。

5、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2023年52家,2023年64家,2023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6、《中国企业家报》载:19世纪60年代,郭嵩焘主张“发展经济一定要靠私商”,70年代,郑观应更是疾呼“要靠私人来发展经济,官府的轮船也应交给私人经营”。这两人的立场()a、主张发展洋务企业b、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c、主张**加大投资d、代表官僚资产阶级利益。

7、***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最终要看其有没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没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洋务运动在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主要体现在()

a、求富举措b、求强举措c、育人举措d、外交举措9、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10、《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告诉我们:“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疯狂的人力、物力资源掠夺造成了拉美大。

陆上‘**越是富得不能再富,**就越是穷的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悖谬。”这一现象始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b、荷兰的殖民掠夺c、新航路开辟以后d、第二次工业革命11、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路线和**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他们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如果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描述这一事件,最合适的词应是()a、发现b、会合c、侵略d、殖民。

12、“(19世纪)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他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农业文明快速进步b、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交通落后的面貌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13、下表为英、美两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表(2023年-2023年)。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2023年2023年。

2023年19.9%2.8%

2023年18.5%23.6%

英国1.9%美国0.1%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c、美国垄断程度相对较高d、英国殖民帝国地位丧失。

1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b、①②c、②③d、①③15、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6、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例,2023年为32.8%,2023年为29.

8%,而相应年代的整个欧洲为23.2%和34.2%。

其中,中西制造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数量b、原料c、生产目的d、生产方式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如右图)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a、农业灌溉的需要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d、工业革命商品运输的需要世纪初,一位英国评论家写道:“(英国)普通公民早上被美国闹钟叫醒,……从早餐桌旁站起后,这位公民匆忙走出家门,赶一辆纽约制造的电车,……在那里,他走进‘杨基’电梯,电梯将沿着美国人装的梯轨线把他送到办公室。毫无疑问,他办公室里的所有用具都是美国的。

”文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英国是最大殖民帝国b、美国工业发展迅猛c、美国是世界霸主d、英国彻底衰落19、“在1763~2023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是指()

a、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20、“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4分)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三个方面回答。)(12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3)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至少写出2个)(4分)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4)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4分)

22、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2023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令人目不暇接,有52835项展示品,其中令举世惊奇的是:贝尔的**、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2023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材料二:2023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祖籍珠海)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2023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器等。

2023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

材料三: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

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23年、2023年、2023年世博会展品分别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展品与西方展品存在区别的原因是什么?(6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题

21.1 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4分 影响 开创了君主 集权制度 加强了 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了国家统一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2 制度 科举制 2分 作用 有利于加强 集权,巩固统治 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 或扩大了统治基础 有利于提升 文化素质 有助于社会公...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1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 端午 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 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3 左传 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检测。一 选择题 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 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 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 转折点 指的是。a.通过 权利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