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经济史第一单元检测

发布 2022-07-08 19:46:28 阅读 5710

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

2.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b

a铁农具b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

4.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d

a鲁国的“初税亩” 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c西周的“井田制” d秦国的“商鞅变法”

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b

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 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

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6.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d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社生活。

7.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b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

8.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9.从哪一时期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a

a西汉时 b东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

10.古代中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a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11.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d

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④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b

由**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3.古代中国瓷器享誉世界。被称为瓷器大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从唐代开始,中国的瓷器输往国外b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c夏朝时我国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d明清时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亚、欧、非,对外销量更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

15.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c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6.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d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

17.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经历了三次高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永嘉之乱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乱 d七国之乱。

19.某课题组在**“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d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的“市”,且有专职**管理。

b唐代“市”**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氏——“交子”

d隋唐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开始打破坊市界限,市分散在城中。

20.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d

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 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

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 d.唐**设立了新的商业区

21.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制度的衰落 c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22.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d

a.贩卖斗彩和五彩瓷 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b )

a.郑国渠 b.都江堰c.漕渠d.白渠。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b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c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脆弱性d.连续性。

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b )

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 d )

a、近一千年 b、一千五百多年 c、近二千年 d、二千多年

6、“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 (a )

a. 租佃关系 b. 自给自足 c. 互助关系 d. 雇佣关系。

7、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d )

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 b )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 ( c )

a.南朝时期 b.唐朝前期 c.唐朝后期 d.北宋时期 .

10、.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a )

a夏朝到春秋时期 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 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 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

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 b )

a木炭的使用 b煤的使用 c焦炭的使用 d石油的使用。

12、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d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白瓷。

13、.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 ( b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c )

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 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 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④ 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bcd .①

15、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

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 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

16、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 c )

a交通便利b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c靠近政治中心d经济重心所在。

17、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d )

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

18、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 ①封建**统治日益腐朽。2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闭关锁国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d

a 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附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下列是 史记 中关于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

高一历史单元检测一

必修一历史单元检测一2014年9月。1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2分 1 时隔8年,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借赴北京观礼奥运会之机,于2008年8月14日再度回到祖籍地 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祭祖。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度 d 集权制度。2 右图是连战家乡的人们...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1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 端午 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 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3 左传 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