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钞(chāo一椽(chán)
嘶叫(s耗子(hào)
b.潭柘寺(zh落蕊(ruǐ)
橄榄(lǎn落寞(mò)
c.普陀山(tu房檩(lǐn)
陪衬(chèn夹袄(jiā)
d.廿四桥(niàn着衣(zhuó)
混沌(dùn椭圆(tuǒ)
解析:c项中的“夹”,应读jiá。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忖度冷漠蓓蕾金碧辉煌。
b.点缀岐途漱口疏疏落落。
c.魅力厮打萧索一叶知秋。
d.落蕊悠闲幽远模棱两可。
解析:b项中的“岐”应为“歧”。
答案:b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夜的草原是这么___而安详。
四面是___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鲜艳。
夜幕中,草原在繁星的闪烁下或者在月光的披照中该发生多少动人的情景,但人们却在___的睡眠中疏忽过去了。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生动的笔触表现出北国的秋___悲凉的特点。
a.宁静静寂安静清静。
b.幽静安静宁静寂静。
c.宁静平静幽静清静。
d.幽静平静安静寂静。
解析:根据语境分析。
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c.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d.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解析:应该用“周而复始”。
答案:c5.下列语序的顺序已被打乱,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应为。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ab.④③cd.①③
解析:先要找到语段的话题,然后根据逻辑顺序分析。
答案:c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
解析:括号里的话,最后应该在括号内加上句号。
答案:c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7.“落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做这个题,可以先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然后再综合。
答案:寂寞、冷落。
8.“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引自何处?
答。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知识。做这个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答案:《淮南子·说山》
9.这段主要写了槐树的什么?还写到了什么?
答。解析:此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抽取。做这个题,离不开对整个段落的把握。这个段落只写了槐树(或槐树的落蕊)和扫帚的丝纹。
答案:落蕊。扫帚的丝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住所的话。郁达夫。
①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飘泊惯的流人,一到了中年,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在看书倦了之后,或夜半醒来,第二次再睡不着枕上。
②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空,每会作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村舍的梦想;游子思乡,飞鸿倦旅;把人一年年弄得意气消沉的这时间的威力,实在是可怕,实在是可恨。
③从前很喜欢旅行,并且特别喜欢向没有火车飞机轮船等近代交通利器的偏僻地方去旅行。一步一步地缓步着,向四面绝对不曾见过的山川风物回视着,一刻有一刻的变化,一步有一步的境界。到了地旷人稀的地方,你更可以高歌低唱,袒裼裸裎,把社会上的虚伪的礼节,谨严的态度,一齐洗去。
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大地高天,形成屋宇,蠛蠓蚁虱,不觉其微,五岳昆仑,也不见其大。偶或遇见些茅篷泥壁的人家,遇见些性情纯朴的农牧,听他们谈些极不相干的私事,更可以和他们一道的悲,一道的喜。半岁的鸡娘,新生一蛋,其乐也融融,与国王年老,诞生独子时的欢喜,并无什么分别。
黄牛吃草,嚼断了麦穗数茎,今年的收获,怕要减去一勺,其悲也戚戚,与国破家亡的流离惨苦,相差也不十分远。
④至于有山有水的地方呢,看看云容岩影的变化,听听大浪啮叽的**,应临流垂钓,或松下息阴。行旅者的乐趣,更加可以多得如放翁的入蜀道,刘阮的上天台。
⑤这一种好旅游,喜飘泊的情性,近年来渐渐地减了;连有必要的事情,非得上北平上海去一次不可的时候,都一天天地在拖延下去,只想不改常态,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
⑥而每次喝酒,每次独坐的时候,只在想着计划着的,却是一间洁净的小小的住宅,和这住宅周围的点缀与铺陈。
⑦若要住家,第一的先决问题,自然是乡村与城市的选择。以清静来说,当然是乡村生活比较得和我更为适合。可是把文明利器——如电灯自来水等一一的供给,家人买菜购物的便利,以及小孩的教育问题等合计起来,却又觉得住城市是必要的了,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景象之田园都市,在中国原也很多。
北方如北平,就是一个理想的都城,南方则未建都前之南京,濒海的福州等处,也是住家的好地。可是乡土的观念,附着在一个人的脑里,同毛发生于**一样,丛长着原没有什么不对,全脱了却也势有点儿不可能。所以三年之前,也是在一个春雨霏微的季节,终于听了霞的劝告,搬上杭州来住下了。
⑧杭州这一个地方,有山有湖,还有文明的利器,儿童的学校,去上海也只有四个钟头的火车路程,住家原没有什么不合适。可是杭州一般的建筑物,实在太差,简直可以说没有一间合乎理想的住宅,旧式的房子呢,往往没有院子,顶多也不过有一堆不大有意义的假山,和一条其实是只能产生蚊子的鱼池。所谓新式的房子呢,更加恶劣了,完全是上海弄堂洋房的抄袭,冬天住住,还可以勉强,一到夏天,就热得比蒸笼还要难受。
而大抵的杭州住宅,都没有浴室的设备,公共浴场呢,又觉得不卫生而价贵。
⑨所以自从迁到杭州来住后,对于住所的问题,更觉得切身地感到了。地皮不必太大,只教有半亩之宫,一亩之隙,就可以满足。房子亦不必太讲究,只需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
但是图书室,浴室,猫狗小舍,儿童游嬉之处,灶房,却不得不备。房子的四周,一定要有阔一点的回廊,房子的内部,更需要亮一点的光线。此外是四周的树木和院子里的草地了,草地中间的走路,总要用白沙来铺才好。
四面若有邻舍的高墙,当然要种些爬山虎以掩去墙头,若系旷地,只须植一道矮矮的木栅,用黑色一涂就可以将就。门窗当一例以厚玻璃来做,屋瓦应光钉上铅皮,然后再覆以茅草。
⑩照这样的一个计划来建筑房子,大约总要有二千元钱来买地皮,四千元钱来充建筑费,才有点儿希望。去年年底,在微醉之后,将这私愿对一位朋友说了一遍,今年他果然送给了我一块地,所以起楼台的基础,倒是有了。现在只在想筹出四千元钱的现款来建造那一所理想的住宅。
胡思乱想的结果,在前两三个月里,竟发了疯,将烟钱酒钱省下了一半,去买了许多奖券,可是一回一回地买了几次,连末尾也不曾得过,而吃了坏烟坏酒的结果,身体却显然受了损害了。闲来无事,把这一番经过,对朋友一说,大家笑了一场之后,就都为我设计,说从前的人,曾经用过的最上妙法,是发自己的讣闻,其次是做寿,再其次是兜会。
⑩可是为了一己的舒服,而累及亲戚朋友,也着实有点说不过去,近来心机一转,去买了些《芥于园》《三希堂》等画谱来,在开始学画了,原因是想靠了卖画,来造一所房子,万一画画,仍旧是不能吃饭,那么至少,我也可以画许多房子,挂在四壁,给我自己的想象以一顿醉饱,如饥者的画饼,旱天的画云霓。这一个计划,若不至于失败,我想在半年之后,总可以得到一点慰安。
10.从文章内容看,作者所说的“洁净的小小的住宅”是一所怎样的“住宅”?请概括回答。
答。答案:朴素、宁静,充满生活情趣的住所。
11.结合全文分析:如何理解作者对“理想的住宅”的渴望之情?答。
18 19课时分层作业11故都的秋
课时分层作业 十一 故都的秋。一 基础运用层。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 11252080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
2《故都的秋》课后作业
故都的秋 一 课文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a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
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 教案。天长中学许芳芳。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2 体会本文选择不同景物渲染刻画主题的方法。3 学习本文以情驭景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诵读和质疑,培养学生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2 训练学生散文写作中以情驭景 情景交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