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

发布 2022-07-07 18:36:28 阅读 1666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0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

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

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

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

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2.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

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加评选对判断我们的水准毫无意义。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d.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修建。

5.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叔牙能知人。

7.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4分)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分)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8.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5分)

答: 9.“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江间波浪兼天涌孤舟一系故园心。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沧海月明珠有泪。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高一语文月考

一 基础知识 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野蛮螨虫隐瞒 b。绰号辍学啜泣。c 轻薄拨船波浪 d。嬉戏昔日出席。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门缝粗犷摹画 b。牢骚教训脾汽。c 慈母鱼粼花瓣 d。雕镂羡暮画谱。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

高一语文月考

一 基础知识 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江渚 zh 一椽 chu n 颤 zh n 动横槊 shu 赋诗。b 玉玦 ju 猗 y 郁煤屑 xu 山川相缪 li o c 混 h n 沌拜谒 y 平仄 z峭楞楞 l ng d 蕈 x n 菌纤细 xi n 婆娑 sh...

高一语文月考

2011年秋高一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总分 150分完成时间 15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 卷和第 卷两部分,第 卷包括第。一 二 三大题为选择题,第 卷包括第。四 五 六 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第 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 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