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化学

发布 2022-07-07 06:49:28 阅读 4712

基础知识:

原子结构。发展史:

德谟克利古典原子论,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分割只能到原子。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论。

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几个量的关系(x)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位素。

⑴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⑵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注意: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如h2o和d2o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3.相对原子质量。

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

⑵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⑵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⑶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5.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注意:①要熟练地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要正确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比较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6.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⑴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⑵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⑶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⑷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⑸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⑹电子层数多的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阳离子半径,但电子层数多的阳离子半径不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阴离子半径。

7.原子结构示意图。

8.知识网络。

化学键。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1.化学键的类型。

2.共价键的类型。

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当一个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2)当一个化合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以离子键为主,该化合物也称为离子化合物(3)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4)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nh4+例外)

4、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

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分子之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主要特征:

广泛呢存在于分子之间。

作用力的范围很小。当分子间距离为分子本身直径的4-5倍时候,作用力迅速减弱。

分子间作用力能量远远小于化学键。

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这种力使物质融化或汽化需要的能量越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对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2)溶质与溶剂间的分子作用力越大,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如:ch4和h2o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ch4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机型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2)、氢键。

1.定义:某些氢化物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气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常见易形成氢键的化合物:h2o、hf、nh3等。

2.特点 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氢键的键能比化学键能小,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因此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其强度比化学键弱得多,又不属于分子间力(范德华力),但它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3.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因物质熔化或液体气化时必须要破坏氢键。如:h2o比同族h2s的熔沸点高。

2)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对物质的水溶性、溶解度等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主要是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已形成氢键。

3)水中氢键对水的密度的影响:水结成冰时体积会膨胀,密度减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表示方法:

c---浓度的变化量。

t---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v(b)--b 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3、 单位:mol·(l·min) -1或mol·(l·s) -1

4、注意。以上所指的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同一反应在不同时刻,瞬时反应速率不同.

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 ma(g)+nb(g) pc(g)+qd(g)

v(a):v(b):v(c):v(d)=m:n:p:q

比较同一反应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快慢,必须转换为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再比较其数值的大小。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 内因:物质本身结构及性质。

2. 外因:

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

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明显改变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光、颗粒大小、溶剂等。

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过程。

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如果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数相等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混合物各组分均为液相或固相时,改变压强平衡也不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小结】化学平衡的移动是由于浓度、温度、压强的变化,使 。当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催化剂能等倍地增加正,逆反应的速率,不能造成平衡的移动。)

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及图像问题(掌握相关题目)

元素周期率。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高二会考 2

会考复习直线运动。第一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的应用 一 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同的运动。2 特点 速度均匀变化 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且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3 速度 时间图象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 倾斜程度 反映加速度,纵轴截距反映初速...

2023年高二化学会考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s 32 na 23 ba 137 第i 卷 选择题共60 分 一 选择题 本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碘缺乏会使人的智力低下,消除碘缺乏最经济可行的方法是 a 食盐中加碘盐b 服用含碘药...

2023年上海高二化学会考质量调研卷

一 单项选择题 共40分 h 1 c 12 o 16 na 23 m 24 cl 35.5 ca 40 br 80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石油 b 生石灰 c 铝热剂 d 漂粉精。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干馏 b 分馏 c 风化 d 裂化 3 上海市定期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