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呈现厌恶性刺激 b.消除敏感反应
c.消除肌肉紧张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
2.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3.在运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教学策略是( )
a.合作学习 b.情境教学 c.发现学习 d.程序教学。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学习就是( )
a.记忆学习. b.尝试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5.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人了哪类需要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 )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7.懂得了的展开,就会解等,属于( )
a.顺应迁移 b.同化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8.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这符合( )
a.效果律 b.近因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
9.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10.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1.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的( )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创性 d.先进性。
14.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 “蔬菜”,这种学习属于( )
a. 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连锁学习 d.命题学习。
15.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16.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
a.完形一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
17.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
a.道德目标 b.动作技能目标 c.发展目标 d.健康目标。
18.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
a.健康的生活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环境 d.健康的心理。
19.伦理道德发展走向成熟,可以较自觉地运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行为,是出现在学生发展的(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高中阶段 d.初中阶段。
20.这个图是( )
a.练习曲线图 b.遗忘曲线图 c.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图 d.经验锥形图。
二、填空题。
21.罗森塔尔等人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2.标准化成就测验具有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 。
23.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使用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这样三种直观方式。
2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三大成分。
25.学习动机的两种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三、简答题。
26.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7.心智技能形成要经过哪些阶段?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28.学习策略的特点有哪些?
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9.常用的品德教育方法有哪些?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别;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0.有的学生总把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说成任务(作业、考题)太难,这是一种什么归因?有什么坏处?
1)这是一种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
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这种状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导致学习效果差。
四、论述题。
31.结合教学实际,说说怎样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语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
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延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有间隔和停顿。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