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诊疗

发布 2022-05-12 14:44:28 阅读 4079

光明中医201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王志花。黄培容。何。芳。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辨证论治的认识,通过收集各家论述,进一步明确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现状,为今后加强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及**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医话。

文章编号。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年人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多,本病目前西医主要通过制酸、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等方法**。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优势所在,无论在缓解症状、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及杀灭幽门螺杆菌、降低**率等方面,都不逊于西医,现就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及**方面做简要陈述。

中医对消化性溃疡发病原因的认识。

.1 与发病脏器关系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失调为各。

种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发病原因看,同样与各脏器的功能失调密不可分,总结起来关。

系密切的有脾、胃、肝、肾。黄绍刚等认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的根本因素,认为消化性溃疡与胃有直接关系,而且与脾、肝、肾相关,尤其与肝脾关系密切¨ ;贺晨雨认为“肝”在消化性溃疡病**中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医理论出发,认为肝与脾的关系临床上以“土不荣木”及“肝木侮土”为最常见,频繁的七情刺激,特别是忧郁恼怒,引起肝胃不和,肝木乘。

土,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韦麟认为本病脾虚是根本 ;周奇总结了周学文教授对消化性溃疡的**经验,指出本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病机制,以脾虚为本 ;周来兴、周小荣等认为中医学对溃疡病的认识,呈现出在脏腑定位上以脾胃为中心,非。

独脾胃功能不足可致溃疡病,肝、肾、肺的功能失调亦可致本病 。

从各家对消化性溃疡与脏器的关联来看,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肝脾为主要发病脏器,肝木横克脾土,致脾虚为发病的根本原因。

.2 与致病病邪的关系中医认为致病病邪有虚实之分,消化性溃疡在发病病邪方面总结起来大概有胃。

热、瘀血、毒邪、气滞等,黄绍刚等认为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上运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湛江524

健脾清热化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j。贺雨。

晨认为气滞血瘀而形成溃疡,联系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大脑、丘脑-垂体.肾上腺素和植物神经的功能相似于中医“肝”的功能,消化功能相当于中医的“脾胃”,肝郁脾虚可以理解为胆汁逆流损伤黏膜,屏障能力降低,肝胃不和可以理解为植物神经失调所致胃肠功能障碍引起胆汁反流、胃酸一胃蛋白酶活性增强有关。发病机。

制中大脑皮层下功能紊乱和胃泌素增多,可相当于肝气横逆 。韦麟认为瘀血是关键,湿热气滞是标象,针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溃疡。

愈合**等难点问题,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研究,特别要加强对经方、单方、验方的研究验证工作,所用方药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从而筛选出简、便、易、廉、捷、效、优的方药,提高中医药**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及** 。周奇认为毒邪伤脾耗气、运化迟滞、气血失畅、胃膜不生而引发本病,引进以“痈”论治的观点,意在健运脾气,毒邪得清,使脾胃功能旺盛,“脾旺不受邪”,以图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取得较好临。

床疗效 。周来兴、周小荣等病机病性以虚为重点,从病证上看,溃疡病有虚、有实、有寒、有热,近年来多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以单纯某个证型出现则较为少见,以虚实相兼,寒、热、湿、瘀错杂多见 。

从诸家对消化性溃疡的致病病邪认识上来看,总结起来不外乎胃热、瘀血、毒邪、气滞等致病病邪,从而为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具体的依据,也为进。

一。步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了更明确的。

方向。 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

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方面,主要针对肝脾不和来进行辨证论治,戴福海、黄培容用四逆散加味**。

消化性溃疡。“四逆散”是张仲景《伤寒论》之方,原治少阴热化四逆证,方中柴胡与枳实同用,可疏肝理气,升清降浊;白芍与甘草同用,可缓急止痛,柔肝健脾;柴胡主升,枳实主降,白芍主收,甘草主和;四药相配有升。

306光明中医201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降通调、理气止痛之妙。从西医角度分析,本方有镇静、解痉、镇痛、抗炎、改善微循环和加速溃疡面愈合等作用 ]。沙洪杰用平胃安中汤**消化性溃疡,分为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瘀血阻络、脾胃阴虚四型,在**中随症加减,**上以扶证祛邪为法,组方“平胃安中汤”,诸药共奏益气化瘀、清热燥湿之功,使脾运得健而平胃,气机调畅而安中则病愈一 。

李薇、林榕用益胃汤加减**消化性溃疡,笔者认为溃疡病为胃阴虚而胃脘痛的病证,且肝胃相互影响,拟养阴益胃、疏肝。

述,我们看到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病机及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且在改善临床症状、避。

免西药的毒***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目前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缺乏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对该病的**及辨证论治缺乏统一的认识,没有全国性的大型临床实验研究支持其辨证论治,且对中药**消化性溃疡的机制缺乏实验研究,并且对病人长期**效果及**率缺乏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今后我们应加强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证治研究,取各家之长,共同发挥中医药在**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1]黄绍刚,周福生,黄穗平.消化性溃疡发病与**的中医病机探。

微[j]新中医。

2]贺晨雨.从“肝”论治消化性溃疡[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

泄热之法作为本病的基本**原则 。辛献运、侯爱华用胃康宁**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对湿热蕴脾、肝胃瘀滞两型效果更佳,这与该药组成上以清热解毒燥湿、健脾理气活血为主有关。另外胃康宁还有促进胃肠运动、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促进黏膜修复、活血止痛等作用 。

王红、王芳等把消化性溃疡分为五型:肝胃不和型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法,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脾胃虚寒型以温运脾阳、健脾和胃为法,方药以黄芪建中汤。

3]韦麟.消化性溃疡中医**近况[j]河南中医。

4]周奇.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理论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加味**;肝胃瘀热型以清热和胃、疏肝止痛为法,方药以化肝煎加减**;胃阴不足型以滋阴养胃、佐以调。

5]周来兴,周小荣,辜宝珠.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治的思路与方法。

j].中国医药学报。

6]戴福海,黄培容.四逆散加味**消化性溃疡110例疗效观察。

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气法,方药以养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瘀血阻滞型以逐瘀通腑,缓急止疼为法,方药以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任小强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辨证以寒、热、虚、实,气滞,血瘀为纲,治宜疏理气机以止痛,分4型进行辨证**。平调寒热法:

治宜寒热并用,虚实兼顾,调理脾胃为法;理气活血法:治宜辛香理气、活血;清肝泻热法:治宜清肝泄热、和胃止。

7]沙洪杰.中西医结合**消化性溃疡50例[j]中华临床医学研。

究杂志。8]李薇,林榕.益胃汤**消化性溃疡6o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

医内科杂志。

9]辛献运,侯爱华.胃康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

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10]王红,王芳,陈秀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治**[j]光明中医,痛;益气活血法: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止痛… 。

总结。11]任小强.消化性溃疡辨治四法[j]河北中医。

本文校对:何芳。

收稿日期。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痞证”范畴,通过。

上述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及辨证论治的论。

中医外治法**痤疮的体会。

燕玉生。关键词:中医外**法;痤疮。

文章编号一11-

痤疮好发于面部**,颈项胸背部也可发生,是一。

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中医**丰富多彩,对痤疮的**各具特色,且有明显优势,本病病位在表,因而运用中医外**法**座疮可以直捣贼穴,顺应病势,祛邪外出。再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取穴,以治其本,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下面将常用的几种外**法。

种发生于青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等,既影响美观又造成心理负担,给患者带来。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中医院(阳高038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内科消化性溃疡。概述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 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 meckel 憩室。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 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1 目的。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诊断与 3 消化性溃疡。3.1 临床症状。3.1.1 最典型症状 上腹痛。3.1.2 疼痛特点 钝痛 灼痛 胀痛 剧痛,一般具有节律性或周期性,常与进食有关。3.1.3 不典型症状 腹胀 厌食 嗳气 反酸。3.2 体征发作时剑突下可有局...

消化性溃疡疾病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1 诱因 气候变化,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进餐不规律及刺激性食物,烟酒嗜好及服用非甾体消炎药 nsaid 2 上腹痛 疼痛的部位 严重程度 周期性 节律性 放射部位 缓解方式等。3 并发症 出血 穿孔 幽门梗阻 癌变。4 家族史。5 用药情况 对抑酸药物 的效果。物理检查。1 左锁骨上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