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

发布 2022-03-24 09:41:28 阅读 2255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 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2023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 判断。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2.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 实行“**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参***:一、 单选。

1 .(c); 2.(c); 3.(d); 4.(d); 5.(a);

6 .(a); 7.(b); 8.(c); 9.(b); 10.(b);

11.(b); 12.(a); 13.(b); 14.(c); 15.(c);

二、多选。1.(abcd); 2.(abc );3.(abcd); 4.(bcd );5.(abcd);

6.(ac );7.(abc );8.(abcd); 9.(bcd );10.(abcd );

11.(abd );12.(bcd );13.(bcd );14.(bcd );15.(bcd );二、判断。

四、简答。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p8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5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

(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

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43

答案:(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60-62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 实行“**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125

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41

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p150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论述。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p26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

答案要点: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小学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

一 填空。40分 1 语文素养 多重 奠基 2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 整体性 阶段 3 游戏 活动 4 朗读 默读 5 互动 6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语言 语调 感情 7 创新 8 思维 二 判断。20分 三 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20分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有关新课标考试试题

关键字 语文。小学语文教师招聘有关新课标考试试题。一 填空题。34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也是 的根底。新课程倡导 的学习方式。4 识字是 和 的根底,是 的教学重点。5 阅读教学...

小学毕业数学考试试题

本试卷整洁分2分,请同学们书写工整,注意保持卷面整洁。一 填空题 20分,1 5题每空1分,6 9题每空2分 1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2号 显示,安徽省常住人口数为 人。该数改写成 万 做单位的数是人,省略 万 后面的尾数约是 人。的因数有从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3 如果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