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变化特点及其教学启示 陈诚

发布 2022-03-24 02:46:28 阅读 9920

增城市增城中学初中部政治科组陈诚。

2023年4月13-15日,我校政治科组全体教师参加了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和广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研讨班”培训学习。之后,学校还为我们订购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及《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以帮助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修订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理念,提高实施新修订课标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学习,对比《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3年版)》)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发现还是有许多变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力求稳定,不断完善。新颁布的《标准(2023年版)》是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之表达上更为科学规范、合理简洁,逻辑上也更加严密。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微调课标的框架结构、修正课标中个别表述或用词不当的地方以及完善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细致审定各部分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另一方面,捋顺课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始终兼顾品德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如:把原来的心理与品德、法律与秩序、国情与责任三大板块改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己到学生与他人到与集体、国家、社会,由小到大,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与时俱进,适时发展。《标准(2023年版)》在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前提下,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注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例如,增加了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学会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理利用互联网、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

三、调整内容,增强法律。《标准(2023年版)》加强了法律模块的教学要求,与原课标相比,法律模块教学不仅内容增加了,要求也更高了,这样使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更浓了,与时代发展要求也更相吻合,有利于初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主要增加了:

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3、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5、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6、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7、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8、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9、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四、关注学情,注重实践。《标准(2023年版)》增加了一些行为训练的内容,如:学习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技巧;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等等。

通过增设一些行为训练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内化认知,促进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符合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主要增加以下活动:1、如何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与方法。3、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赛。4、体会志愿者活动。

5、讨论变化,感受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

新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标准(2023年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强调与生活实际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加强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修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新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让课堂教学能依据新课程标准有序、有效地开展。为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努力做到: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标准(2023年版)》明确提出,“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应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里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这一课程定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改变“知识为本”、“学科本位”,过于遵循学科逻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增进认知理解,而且通过活动,增长经验和亲身体验,增强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道德价值观、人生观问题的能力。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学校管理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维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实现课程的德育性质,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角色体验、感悟升华等形式,来体现课程的情感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学科特性,突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

二、重视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标准(2023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这表明教学应本着“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将学生自身的典型案例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丰富课程资源,使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

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注意完整的把握其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和为了生活的三个方面内涵,并努力付诸教学实践:坚持以生活为本源,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学生生活相融合;坚持通过生活学习课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让学生过好他们的课程生活,并促使其过一种美好的生活。“纯道德的生活”是不复存在的,道德学习离不开生活,道德学习的本质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

标准(2023年版)》明确提出,“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这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认识到学校每一门学科都隐含着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的内容。要善于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和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使其相互促进,更好的发挥育人的整体效应,并且了解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最新成果,认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教育合力。

比如,与地理、化学、生物学科共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历史、语文学科一起研究文明的发展、文化的内涵等等。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标准(2023年版)》明确提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地教学目标。

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室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需要不断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面向初中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初中生有意义、感兴趣的问题,面对社会发展中新的科技成果等,使教材的稳定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身边的资源、本地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取和补充。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教材,不随意处理教材,甚至抛开教材,使教学无目标,成为无序的随意活动;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唯教材是用,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时、恰当地补充新的教学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并且把这一过程变成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化和自我成长完善的过程。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标准(2023年版)》明确提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室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道德践行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完成几个转换: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及道德情感体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实践内容,引发学生个体化的道德情感体验,实现个体层面的道德实践和体验;通过个体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使学生体会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道德实践与道德体验的相互转换。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标准(2023年版)》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研究项目、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析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倡导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参与、自主设计并完成阶段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采用吸纳、模仿、研究探索、讨论质疑、体验与分享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总之,《标准(2023年版)》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方向!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践行课标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育人的“摇篮”。

2019版初中数学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

2011初中数学修订版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新课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学段与原实验版进行对比,有以下变化,现将修订变化简介如下 一 课程基本理念 的修改。1 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改为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2019版初中数学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

2011初中数学修订版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王礼斌发表于2013 1 1 11 09 00 2011初中数学修订版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新课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学段与原实验版进行对比,有以下变化,现将修订变化简介如下 一 课程基本理念 的修改。1 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2019版《品德与生活》新课标的学习体会

2011版 品德与生活 新课标的学习体会。作者 赵玉辉。都市家教 下半月 2013年第12期。摘要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体验和感悟,以培养品德良好 乐于 和热爱生活的儿童为教学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关键词 儿童与自我 教学氛围 学习兴趣。品德与生活 课程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