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初中思品新课标变化简介

发布 2022-03-24 02:43:28 阅读 847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2011版)

修订内容的概要介绍。

此次修订没有在总体框架结构上做大的调整,而在保持大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做具体内容和表述上的微调。修订后的课标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与时俱进地调整了具体的课程内容;二是进一步贴近少年儿童和生活;三是进一步淡化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本位的特征,力求三。

维目标在课程中的综合实现。

(一)课标前言的简单调整。

修订后的“前言”部分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新加了对道德价值的概述,凸显出德育课程的性质;概括了当今时代的大形势,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保留了原课标叙述的初中学生的特点;落脚到本课。

程的作用。第二段概括课程内容,提出课程追求。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课程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承担自己。

的光荣使命。

二)课程性质表述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本课程的德育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

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这里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有三个维度:(1)课程基础——初中学生生活;(2)课程目的——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3)课程类型——综合性课程。课程基础既是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重申,也是建构课程目的的逻辑前提。

课程类型只标明了本课程所属的种类,并未道明课程的性质。核心是课程目的,正是课程目的界定了课程的性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当然就是德育课程。

这一课程性质的明确,意义重大。无论是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标准的选择、实施要求与建议的表达,都与课程性质存在着密切关联。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性质的明确,为教学实践明确了方向,无论是哪种教学内容、哪个教学环节,归根结底都要围绕。

课程的根本目的来组织和实施。

对课程性质的定位,强调了以生活为基础。为什么要坚持回归生。

活的基本理念?

之所以坚持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在于此一理念为德育课程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课程标准的修订,对课程性质中“思想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宪法中“五。

爱”来概括教育内容。

对“人文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

神成长,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对“实践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以生活为基础,强调践行在学生品。

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对“综合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不仅内容要整合,而且不同生活要整合,知情意行思(思考、思维)要整合,教学目标要整合。

三)课程基本理念的顺序调整。

将原来的第一条——学生扩展的生活是课程构建的基础,放到了第二条。其内容没大变化,但有表述的变动。将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改为第一条。

且现在的第二条在表述上,与原来相比前后内容也作了调整。

四)课程目标的细微调整。

此次修订,对课程总目标做了新的论证和调整,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课程的目标价值导向,并且进一步精炼表述,注重总目标的逻辑和层次,在总体方向上明确课程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分别为:“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

公民”。在本次修订中,明确了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于两个方面:培养“好人”与培养“好公民”。这一基本思想既体现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也体现。

在课程总目标之中。

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这一核心理念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好人”(积极健康)的维度,一个是“好公民”(负责任的公民)的维度。

课程总目标是:“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总目标的这一规定,核心思想依然是两个基本点:

“好人”与“好公民”的培养,与《标准(实验稿)》中的目标阐述相比,清晰明确得多。

根据总目标的调整,此次修订基本保持分类目标的原有框架,对。

各分类目标进行新的统整。

1.对各分类目标中一些具体的目标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说明,同时,在目标内容的表述上进行精炼和调整,注重具体目标的层次性和目标达成的过程性。比如,在“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强调在“感受”、“体会”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在“能力”目标中,强调对掌握相应“方法”的要求,如“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等。

又如,在“知识”目标中,将原课程目标中的“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明确为“了解法律在个。

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 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根据课程总目标调整的要求,在各分类目标中新增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内容。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新增加的内容:

在“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的目标内容;在“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新增加“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内容,其目的在于将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全球意识相贯通。

2)“能力”目标中新增加的内容:在“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基础上,提出“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在“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基础上,明确要学会面对“多样。

的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知识”目标中新增加的内容:将原课程标准中的“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单列出来,作为一条新的目标内容呈现;增加“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加“生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基本国情、国策”的基础上增加“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

势”的目标内容。

五)课程内容的重要调整。

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是具体课程内容条目的调整。其中涉及许多细微之处,有增有删、有丰富也有精简。以知识点来衡量,缩减约5%,主要集中在法律和国情部分。这里从课程内容的三个主题入。

手,概括一些重要的修订内容。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

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追求。《课标(2023年版)》把“珍爱生命、感悟人生”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之一。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新课标加大了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即一(二)自尊自强中的2.

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考虑到与小学内容的合理衔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更为强调的是:

初中生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

对于青春期现象,《标准(2023年版)》调整为更加积极的视角,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意义,面对青春期的问题时也是如此。建议教师了解学生青春期的过渡与矛盾心理,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困惑与不适,给学生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自己身心发展过渡期的特殊状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些“不适与痛苦”变化背后正在进行的成长,寻找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自主与自由,感受“长大了”、“成熟了”的美好与责任。

例如一1.2 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

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2.“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

本部分标题,原来是“我与他人的关系”,现在改为“我与他人和集。

体”。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标准(2023年版)》强调学生与父母间的有效沟通,意在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一味顺从家长的权威的心理,把“克服逆反心理”修改为“调适逆反心理”。鼓励学生与家长积极沟通和交往,在开诚布公的。

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应当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越来越强、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关系的初中生人生新课题。共创美好家庭,要讲家庭美德;共享美好家庭,要感受美德的快乐。初中生应当学会体会家长辛勤经营家庭的用心与困难,树立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在分享家庭温暖中,展示自己对家庭的贡献。

同时,初中生应将履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及管好自己等作为家庭成员的基本职责。提倡从青少年的视角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悄然变革,输送家庭美德新信息,让父母因为自己能开创家庭新生活而自豪。所以,新课标在交往与沟通中,提出二1.

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

德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

现在,有许多中小学生表示很难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事教育的人去反思。学校除课堂之外确实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硬件建设、服务设施、校园环境等。仅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作为学校的教师,能够把创设温馨、积极的学校文化环境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让学生感受到每天都能够与活泼热情的同学交流、嬉闹,能够跟着老师在知识海洋里邀游,能够自由地在开阔的操场上释放身体的能量,能够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相伴。这些点点滴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值得珍惜和呵护。因此课标在课程内容二2.

1中提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

量。”3. “我与国家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

本部分标题,原来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现在为”我与国家。

和社会“。第三部分里几个标题的顺序和内容有较大改动。由原先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四部分,改为“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三部分。

主要是从体例的一致性,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教育四块内容逻辑上的有序性,来统筹考虑修改。具。

2019版初中数学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

2011初中数学修订版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新课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学段与原实验版进行对比,有以下变化,现将修订变化简介如下 一 课程基本理念 的修改。1 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改为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2019版初中数学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

2011初中数学修订版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王礼斌发表于2013 1 1 11 09 00 2011初中数学修订版新课标与老课标的变化。新课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学段与原实验版进行对比,有以下变化,现将修订变化简介如下 一 课程基本理念 的修改。1 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2019初中思品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篇一 20xx初中思品个人校本研修总结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关于组织20 年 国培计划 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师司函 20 30号 文件要求,根据 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基二 20 4号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