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发布 2022-02-26 04:46:28 阅读 1559

公共管理学--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张沛。摘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地方关系重塑、**与企业、社会和市场关系调整、行政决策和监管体制创新与完善等领域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和主要成效加以概括综合,继而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尚未解决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改革不断深入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行政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艰巨性、风险性加大,改革的环境更为复杂。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一)**机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且易于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已经顺利完成了五次**机构改革。在这些改革中,2024年开始的第四次机构改革成效尤为突出:

通过大幅精简**机构及其人员编制数量,***部委从原有的40个减至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达到200多项,公务员数量从3.2万人减至1.6万人,同时,调整和撤销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基本适应的**组织体系。

(二)**职能转变稳步推进

转变**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任务。2024年开始的第二次机构改革,首次提出应该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2024年开始的第三次改革,提出应该按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要求,将**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2024年开始的第四次改革,进一步明确了**职能转变的方向,要求**职能转变应该集中在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2024年开始的第五次改革和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六次***“大部制”改革,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提出**职能转变应该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能转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趋于一致。主要体现在:一是**职能的重心发生改变,从过去注重政治和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和发展上来。

二是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也就是**在继续完善经济调节职能和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全面履行**职能。三是**履行职能的方式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手段从单一的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四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对**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进一步理顺了职责关系,行政部门职责交叉重叠、权责不清、协调不力、多头管理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在此方面,卢志钊、崔晓惠等人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

(三)**与地方关系得到初步协调

**与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沈荣华教授认为,正确调整央地关系的关键和核心在于能够合理划分不同层次**之间的财力和职能。如果不同层级**之间的事权和财权缺乏合理明确的划分,央地关系不协调问题就会成为影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从而限制**职能的有效履行。

范绍庆、殷志红等人对中国央地关系的调整进行了深入的**,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共进行了六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央地关系的调整已初见成效:一是通过合理界定不同层级**之间的职能定位,初步解决了不同层级**职能上下一般粗的问题;二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和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原则,基本合理划分了**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权,初步理顺了**和地方在投资、金融、财税及社会保障、工商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使得某些重点领域内**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得到了合理调整,并且初步解决了职责不清、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三是深化了财税体制改革,2024年分税制后,**财政收入得到较大提升,财权有所上收,**财力得到较大加强。同时也切实赋予了地方各级**与其承担事权相匹配的财权。

(四)**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进一步理顺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职能转变,而**职能转变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与企业、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切实解决**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等问题。王蕾、孔庆书等人认为,目前中国在**与企业、市场和社会关系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一是较好地处理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有效落实了企业自主权,同时**通过财税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引导企业生产、竞争行为,加强市场监管,创造了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较好地处理了**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对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将经济管理职能的重心转到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三是较好地处理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放权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社会中介组织、服务性民间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五)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与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都在积极实践和探索,加快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突出表现在:一是加强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初步建立了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二是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规范了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三是谋求行政权力的有效制衡,建立健全了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落实了法定质询、罢免的具体程序,创设了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易于实施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预算、审计、财务监督,初步做到了权责明确、监督到位和问责有力。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职责交叉重复,行政执法体制中的多层执法、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现象严重

国家行政学院唐铁汉、李军鹏等人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社会组织自治能力较低,许多本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仍需由**承担。在中国行政体系内部,机构设置过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一些好的决策部署不能及时有效得到落实。上级**部门出于种种动机往往通过指标考核、项目经费等方式要求下级**设置与之对口的部门,**层级过多,导致行政执法过程**现多层执法、多头执法等,降低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程度和行政效率。

(二)受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职能转变仍未到位

**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微观干预依然较多,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速而直接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实行行政垄断与地方保护,对不同经济主体实行区别对待政策,严重违背了市场开放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不少**机关和工作人员仍习惯于计划经济的管理办法,官僚主义倾向严重,行政水平不高。**管理透明度较低,往往通过内部会议和内部文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公众缺乏应有的知情权。

(三)**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认为,**与地方之间某些职权划分仍然不科学、不规范、合理化程度不高,使得当前既存在**权威与统一性不够,**宏观政策在地方难以得到很好执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也存在**管的过多过死,发挥地方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地方权力下放不均等且已经形成梯度分权格局的问题,这种格局导致了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不平等、不公正,从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李树花认为,**及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的关系也没有理顺,条块矛盾突出,上级**通过垂直管理等方式上收下级**权力过多,造成地方**行政管理权限和手段不完整,有责无权,上下级**关系不顺,而且对某些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以后,由于与地方**的关系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也使得许多垂直机构与地方**冲突不断。

(四)**与企业、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调整

行政体制改革需要理顺**内部的各种权责关系,而**内部关系的理顺是以**外部关系的理顺为前提的。**与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关系不理顺,**职能和权力边界就很难界定清楚。以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非常重视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比较注意处理**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因此尽管这项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但这方面的改革毕竟在积极探索,不断向前推进。

(五)民主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确立

具体表现在:一是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受“官本位”思想影响,现实行政决策过程中仍然存有严重的不负责任倾向、盲目性和随意性,领导者偏好个人独断专行,忽视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致使行政决策易于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不少地方盲目攀比经济增速而不惜牺牲资源和环境,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屡禁不止等等;二是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任务还没有完成,虽然行政审批事项得到大幅削减,但仍存有大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行政审批项目,在行政审批工作过程中,行政人员行政道德普遍缺乏,官僚主义倾向严重,动辄拖办、不办时有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三是行政问责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还很不健全,一方面,现实中的行政问责与监督往往局限在**内部,排除了公众和社会的参与;另一方面,也存在**预算、审计、财务监督不到位,权责不明确,权责不清,有权无责等问题。最终导致了行政执行过程中问责无力和失职、渎职、滥用权力的大量发生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景展望

(一)强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法制化建设

行政体制改革要真正推进,必须同步进行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也就是运用相关法律机制来规范**机构设置、职能、央地关系、行政权力等。一要处理好**机构设置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可以考虑修改行政预算法,规定**、**各部门的一切收入,均应进入财政预算内统一管理,**行政、执法机构不得随意设置收费和罚款项目。同时对党政公务开支严格加以限制,从而有效限制**随意收钱以扩充机构和乱养人;二要处理好**职能转变与依法行政的关系,魏建一认为,中国的**职能应当顺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将科学合理的**职能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确定和履行**职能,从而真正做到由法律授权,实现 “职能法定”;三要处理好央地关系调整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寇铁军认为,应从宪法和法律等层面上划分清楚**与地方各自的事务,规定各自的税收,并以此来规定各自的支出责任,建立一种**向地方科学、公正和透明转移支付的规则和程序;四要处理好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应把群众参与、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和行政审批程序的规范化、简约化采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涉及行政问责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问责和监督应由人民、人民委托的人大、以及新闻**来进行。

(二)强化民主行政,加强行政民主化建设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就必须以政治以及行政民主化为基础,同民主制度有机结合。比如在**对即将解决的重大事务作出行政决策时,都应首先进行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涉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还要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然后在广泛民主参与的基础上对各方加以集中,最后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以保证行政决策的客观公正、合理性和可行性。比如在健全行政问责和制约监督机制时,应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韦朋余认为,可以“创造条件让人民有效地监督**”,一是创造让人民知情的条件,推行行政透明化;二是创造让人民参与的条件,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三是创造让人民表达的条件,广开言路,加速推动行政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614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倪星,付景涛。804行政管理学。复试 894政治学原理。我认为山西财经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比较好。下面是对其专业介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该专业以企事业行政管理 文秘为特色,主要学习行政学 政治学 管理学 法学 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导论第一章变革的时代。1.传统公共行政基石的基本原理。官僚制。最佳的工作方式。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公共利益。职业官僚队伍。行政性。2.传统行政模式的基础是官僚制,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表现在 据成本 收益分析来确定结果。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

公共管理学

1.简述法制 的标志?答 1 行政权力的法制化。2 行政程序的公开化。3 行政执法的规范化。4 法律监督的体制化。2.简述在恢复重建机制过程中遵循生产自救,多样补偿的必要性体现在在哪?答 1 通过经济补偿来保障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避免灾民因灾陷入困境。2 通过经济补偿来保障社会生产。3 通过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