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奥数讲义全集

发布 2022-02-19 22:33:28 阅读 4947

专题一数图形。

专题简析:先确定起始点或起始边,数出图形的数量,再依次以后一个点(或边)数出图形的数量。最后求出它们的和。

例1、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思路: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共3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bc、bd共2条;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共1条。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试一试1:数出下图中有( )条线段。

例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思路:以ao为一边的角有:∠aob、∠aoc、∠aod三个;以bo为一边的角有:

∠boc、∠bod两个;以co为一边的角有:∠cod一个。所以图中共有3+2+1=6个角。

试一试2:数出下图中有()个角。例3数出下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思路:数三角形的个数与数线段、数角的方法相同: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

△abc、△abd、△abe三个;以ac为边的三角形有:△acd、△ace二个;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ade一个。

所以图中共有三角形3+2+1=6个。

试一试3:数出下面图中共有()个三角形。

专题二文字算式谜。

专题简析:文字算式是一种数字谜,相同的文字或英文字母应表示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文字或英文字母应表示不同的数字。解答时,要仔细观察算式的特征,认真分析,正确选择解题的突破口,最后通过尝试找寻正确答案。

例题1下式中,每个字各代表一个不同的数字,其中“心”代表9,请问其他汉字分别代表哪个数字?

思路:“心”代表0,“心”ד心”=9×9=81,所以“少”×

试一试:下面每个字代表不同的数字,这些汉字分别代表几?3、在下面的竖式中,a、b、c、d各代表什么数字?

专题三填数游戏。

专题简析:填数游戏不但非常有趣,而且能促使你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展能力。填数时,要仔细观察图形,确定图形中关键的位置应填几,一般是图形的顶点及中间位置。

关键位置的数确定好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1在下图中分别填入1——9,使两条直线上五个数的和相等,和是多少呢?

思路:(1)1—9中间的数是5,所以中心的○内填5,剩下八个数,一大一小搭配即可。

和=1+9+2+8+5=25

2)中心的○内也可填1,剩下八个数,一大一小搭配即可。和=2+9+3+8+1=23(3)中心的○内还可填9,剩下八个数,一大一小搭配即可。和=1+8+2+7+9=27答:

每条直线上数字的和可能是。

试一试1:把七个数填在下图的○中,使每排三个数及外圆上三个数的和都是32。

例题2把数字1——8分别填入下图的小圆圈内,使每个五边形上5个数的和都等于20。

思路:1——8的和是36,两个五边形上数字和是40,所以重叠部分的两个圆数字的和=40-36=4=1+3。即中间两个圆圈分别是。

每个五边形上其他三个圆圈数字和是20-4=16=2+6+8=4+5+7。所以本题应该这样填:

试一试2:将数字1——6填入下图中的小圆圈内,使每个大圆上4个数的和都是15。例题3在图中填入2——9,使每边3个数的和等于15。

思路:该题的关键是4个顶点。因为求和时这4个顶点各算了两次,多算了一次。四个顶点的和=四边的和减2——9的和=15×4-(2+3+4+5+6+7+8+9)=16。

我们可选出3+7+4+2=16填入4个顶点。

试一试3:将1——9这九个数填入下图中,使三角形每条边上四个数的和等于19,且有一个顶点的数字为1。

例题4把1——8填入下图○内,使每边上三个数的和最大。求最大的和是多少?

思路:要使每边上三个数之和最大,容易想到把填在四角,因为四个角上的数在求和时各用了两次,其他数各用了一次。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求和的算式为:

[(8+7+6+5)×2+4+3+2+1]÷4=62÷4

和不是整数,说明四条边上的总和要减少2才行,这只要将填在角上的5换成3即可。所以,最大的和为:(62-2)÷4=15

试一试4:把3——10填入下图○中,使每边上三个数的和最大,求最大的和是多少?

专题四错中求解。

专题简析:计算时常因马虎而造错误。解答这类题,往往要采用倒推的方法,从错误的结果入手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利用和差的变化求出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利用积、商的变化求出因数或被除数、除数。

例题1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的5错看成2,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错看成1,结果计算的和为241。正确的和是多少?

思路: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看成2,少了3个10,这样和就减少了30;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看作1,少了3个1,这样和就少了3。所以正确的和是241+30+3=274。试一试1:

1)懒羊羊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作1,十位上的3看作8,结果为342。正确的和是多少?

2)小丽在做一道减法时,错把被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7,减数个位上的5看作8,结果得到的差是592。正确的差是多少?

例题2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题目时,把某数乘3加20,误看成某数除以3减20,得数是72。某数是多少?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思路:小马虎计算得到72,是先除再减得到的,我们可以根据逆运算的顺序把72先加后乘,求出某数为(72+20)×3=276,然后再按题目要求,按运算顺序求出正确的数276×3+20=848。

试一试2:小华在计算一道题时,把一个数加上4乘2看作了乘2加上4,得数为40。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例题3小马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乘数的个位上的5看作2,乘得的结果是550,实际应为625。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思路:我们可以用竖式来帮助分析:

乘数个位上的5看作2,结果比原来少了5-2=3个被乘数,实际的结果与错误的结果相差625-550=75;75正好是被乘数的3倍,被乘数是75÷3=25,乘数是625÷25=25。试一试3:

1)小华在做一道两位数乘法时,把乘数个位上的3错写成5,乘得的结果是875,正确的结果是805。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是多少?

2)小芳在计算一道题时,把5×(△7)错写成5×△+7,她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多少?

例题4小林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37当作173,结果商比正确结果大了4,但余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什么?

思路:把被除数137当作173,被除数就多了173-137=36,因此商比正确结果大4,但余数相同,说明除数的4倍就是36。所以除数为36÷4=9,正确的除法算式为137÷9=15……2。

试一试4:王刚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商比原来少9,但余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是怎样的?

专题十九用对应法解题。

专题简析:在用对应法解题时,通常先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等式,并把这些等式按顺序编号,然后认真观察,比较对应关系的变化,以便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先把各组量排出来)

例题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思路:

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①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②

用②式比①式多了6-4=2千克梨,也就是多了62-58=4元,说明1千克梨的价钱为4÷2=2元,那么1千克荔枝的价钱就是(58-2×4)÷5=10元。

试一试1: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例题2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思路: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3个足球+4个排球=190元①6个足球+2个排球=230元②

比较①、②发现两组条件无法相、减。再观察会发现:如果把①式同时扩大2倍,得到6个足球和8个排球共380元,然后再例题1的方法计算。

排球:(190×2-230)÷(4×2-2)=25元足球:(190-25×4)÷3=30元。

试一试2: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例题3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班种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

思路:“72棵不是一班种的”,说明二班和三班共种树72棵;“75棵不是二班种的”,说明一班和三班共种75棵,“73棵不是三班种的”,说明一班和二班共种73棵。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三个班共种多少棵树:

(72+75+73)÷2=110棵。用110-72=38棵就是一班种的棵数,110-75=35棵就是二班种的棵数,110-73=37棵就是三班种的棵数。

试一试3:学校买四种颜色的气球,其中有93个不是红气球,有95个不是黄气球,有98个不是蓝气球,紫气球有10个。学校共买了多少个气球?

专题二十七年龄问题。

专题简析:年龄问题的主要特征是:两人年龄的差是不变的。抓住差不变这个特点,利用和差、差倍等知识来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

例题1三年前爸爸年龄是女儿的4倍,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多少岁?

思路:由题意可知爸爸今年43岁,则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是43-3=40岁,40岁正好是女儿年龄的4倍,女儿三年前的年龄是40÷4=10岁,今年女儿的年龄是10+3=13岁。

试一试1:儿子今年10岁,爸爸今年34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例题2明明4岁时,妈妈年龄是明明的8倍。今年明明12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思路: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8倍,那么妈妈与明明的年龄相差4×8-4=28岁。妈妈与明明的年龄差是不变的,今年明明12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12+28=40岁。

试一试2:玲玲7岁时,爸爸年龄是玲玲的5倍。今年爸爸40岁,玲玲今年多少岁?例题3女儿今年3岁,妈妈今年33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7倍?

思路:她们的年龄差是33-3=30岁。几年后,她们年龄的倍数相差7-1=6倍,所以几年后女儿的年龄是30÷6=5岁。也就是说,5-3=2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7倍。

试一试3:儿子今年2岁,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16倍。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例题44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4年后,母女年龄和是56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思路:“4年后,母子的年龄和是56岁”,则今年母子年龄和是56-4×2=48岁。4年前母子年龄和是48-4×2=40岁。

又根据4年前,妈妈年龄是女儿的3倍,把女儿年龄看作1份,妈妈的年龄就有这样的3份,共有3+1=4份。所以4年前女儿的年龄是40÷4=10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10×3+4=34岁。

试一试4:5年前,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5年后,小明和小红年龄和是44岁。今年小明多少岁?例题5明明今年12岁,强强今年7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45岁时,两人各多少岁?

思路:明明和强强的年龄差为12-7=5岁,且是不变的。当两人的年龄和是45岁时,两人的年龄差还是5岁。所以,强强的年龄是(45-5)÷2=20岁,明明的年龄是20+5=25岁。

试一试5:聪聪今年2岁,妈妈今年28岁。当母子俩的年龄和是42岁时,两人各多少岁?

专题三十平均数问题(一)

专题简析:求平均数通常用的方法是“移多补少”。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数量关系式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例题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思路:先求这辆摩托车行驶的总路程:60×2+70×3=330千米,再求行驶的总时间:2+3=5小时。所以,平均每小时行驶:330÷5=66千米。

试一试1: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人,平均每人割草13千克,第二组5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例题2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是98分,最低分是86分,其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92分。这一组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思路:要求平均分,应用总分数÷总人数=平均分,依题意,总分数为:98+86+92×5=644分,总人数为:1+1+5=7人。

这组学生的平均分为:644÷7=92分。

试一试2:一组学生测量身高,最高的是150厘米,最矮的是136厘米,其余4名同学都是143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例题3华华3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4次测验多少分?思路3-1:

根据3次数学测验平均成绩是89分,可求出3次测验的总成绩是89×3=267分;根据4次数学测验平均成绩是90分,可以求出4次测验的总成绩是90×4=360分,最后求出第4次测验成绩是:360-267=93分。

思路3-2:4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比3次的平均成绩多了90-89=1分,4次共多出了1×4=4分,那么第4次的测验成绩就是89+4=93分。

试一试3:期中考试后,王英的语文、数学平均成绩是92分,加上英语后,三门的平均成绩是93分。英语考了多少分?

例题4宁宁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自然的平均分是91分,英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宁宁英语考了多少分?

思路4-1:宁宁语文、数学、自然的平均分是91分,可以求出三门功课的总分为91×3=273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为91+2=93分,总分为93×4=372分,所以,英语成绩为372-273=99分。

思路4-2:根据“英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则四科共提高4×2=8分。所以英语考了:91+8=99分。

试一试4:小王、小张、小刘三人体育测试平均成绩是82分,如果加上小顾,四人平均成绩就提高了4分。

小顾体育测试分数是多少?

例题5甲地到乙地相距30千米,爸爸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

思路:“往返”表示这段路走了两次,总路程是两个全程,即30×2=60千米;总时间是去的时间与返回的时间的和,即30÷15+30÷10=5小时。所以,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60÷5=12(千米/小时)。

试一试5: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上坡,行了120千米,然后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求这辆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小学奥数 三年级金典讲义全集

在前面学习了数列找规律的基础上,这一讲将从数表的角度出发,继续研究数列的规律性。例1 下图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数学三角形,请你按规律填上空缺的数字。分析与解答这个数字三角形的每一行都是等差数列 第一行除外 因此,第5行中的括号内填20,第6行中的括号内填 24。例2 用数字摆成下面的三角形,请你仔细...

小学奥数 三年级金典讲义全集

在前面学习了数列找规律的基础上,这一讲将从数表的角度出发,继续研究数列的规律性。例1 下图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数学三角形,请你按规律填上空缺的数字。分析与解答这个数字三角形的每一行都是等差数列 第一行除外 因此,第5行中的括号内填20,第6行中的括号内填 24。例2 用数字摆成下面的三角形,请你仔细...

奥数三年级讲义

第七讲和倍问题。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种量间的这种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分析设乙班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