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发布 2022-01-26 21:07:28 阅读 8374

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习作教学存在难教难学,师生畏惧习作的现象。教师怕上习作课,学生更是视习作为拦路虎,谈“文”色变。

学生往往是奉命习作,东拼西凑,假、大、空、套成为学生习作的主旋律,文章内容空洞无物,语言**化,缺乏生活气息,没有个性,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童真和童趣。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往往拘泥于立意,布局谋篇等技术性指导,而非从感情和兴趣出发。于是习作教学变成了一个怨声载道的怪圈。

究其原因,主要是习作教学没有和生活联系所致。习作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时空的限制,命题和形式的框制,指导的钳制,评价的扼制,使学生习作失去生活的源泉,缺乏生命力和灵性。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习作源于生活”。教学中,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

2)“教学注重人文”。语文习作教学目标根植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的总目标、总要求,寻求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定位于“人文共进”,反映“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生,关注生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放有个性化有生活化的语文课程。

3) 在教学中,注重生活,联系生活,想象生活,创造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想象力,张扬个性,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养成观察、思考、积累,并自觉运用语言文字及时表达自己的见闻和真情实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二、课题界定课题的界定:

1):“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习作源于生活,教学注重人文”,是指在语文习作教学中,以学生生活为空间,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和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为重点,以贯通学生丰富的生活与阅读积累、情感体验、个体感悟、创新灵动、真情表达为价值目标追求,努力探索一条“以人为本,人文共进””的小学习作教学之路。

2):“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是以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在广阔的阅读和生活中感悟、积累语言;在自由、多元而开放的生活时空中发展思维、形成表达,使表达建立在丰富多元的积累的感悟的基础之上。同时加强习作教学与各学科、家庭、社会、自然的广泛联系,使习作生活化、开放化、个性化。

最终,使习作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真挚,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养成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积累,并自觉运用语言文字及时表达自己的见闻和真情实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2)、以贯通学生丰富的生活与阅读积累、情感体验、个体感悟、创新灵动、真情表达为价值目标追求,努力探索一条“以人为本,人文共进””的小学习作教学之路。

2、研究内容、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切入点,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立足于现实生活,注重教学与学校各学科、家庭、社会等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因地制宜地开发多渠道习作素材的源泉,从而拓宽习作教学区域,不拘泥语文学科,更不局限于每周两节习作课,体现课内外、校内外、时时处处皆习作,形成多向、积极、互动的,“真、新、活、实”的生活化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探索一条“以人为本,人文共进””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路。

五、 课题研究实施措施:

在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备课组为单位,所有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究。

1、语文教师根据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集体研讨,确定研究主题,然后由组长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并学习与主题相关材料。

2、确定颗粒,然后又本组教师根据研究主题集体交流,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初案。

3、确定课堂引领教师,进行首次作课。

4、课后研讨,他先问题,进行反思,有教师再次作课。

5、进行二次研讨交流。

6、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2、教师探索出一条有实效性的习作教学之路,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

七、研究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课题研究学习材料。

加强习作教学研究提高习作教学实效

一、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1、现实需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小学阶段又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小学生习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今后乃至一生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搞好小学生习作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对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文学习,形成语文能力,发展人文素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标新要求。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①在习作命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②在习作**上,除了要求写记实作文外,还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③在习作体裁上,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

④在习作指导上,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⑤在习作评价上,要求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让学生学习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标之所以对习作教学提出上述新要求,首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语文新课程的必然要求,而习作教学将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习作教学现存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县小学生作文教学经过一批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弊端。

1、学生方面:从近两年对小学生。

四、五、六年级的抽考阅卷中我们发现,学生习作表现为四个问题:套、抄、编、空。学生要么是套用作文;要么抄袭作文。

这样的作文缺少独创性,无鲜明的个性特征,流于俗套,千篇一律。学生要么是无中生有,胡编滥造;要么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表达不清,语句不通。这些缺乏真情,假话、空话、废话连篇的习作,看了实在令人痛心。

2、指导方面:从这次习作教学预赛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三重三轻”:一是“重教法轻学法”。

由于突出教师的技法指导,忽视学生的技能形成,造成学生说写能力不强,习作重点难突出,难点没突破。所以,习作方法也不能够很好地落实到学生说写实践中。二是“重写作轻口述”。

课堂上学生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说出来了也只是只言片语,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更说不出一段话。可想而知,学生的习作能好到哪儿去?三是“重指导轻讲评”。

20分钟的指导,教师嫌不够用,而30分钟的讲评,教师却用不足。

3、讲评方面:讲评的方式单一,存在“二有二无”的问题:一是有轻描淡写的讲评,无修改练习;二是有点上的修改,却无评语、等级、分数等面上的评价,教师没有把赞誉送给更多的学生。

讲评的内容也欠全面,通病为“二多二少”:一是对习作方法讲评多,对习作认真书写态度、积极努力情感以及习作准备过程评价少。二是对习作内容评价多,对习作诚信,是否写了真话、实话、心里话评价少。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要选择逃避,而要面对它、正视它、研究它、解决它。

三、加强习作教学的研究。

(一)习作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新知的内在动力。过去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师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片面追求高分,追求写“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等高标准的文章,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几十名有各种差异的学生。这样年复一年的机械要求,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学生苦不堪言,谈何兴趣?

没有兴趣,又谈何求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心境中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要求:

学段兴趣(乐趣)

一对写话有兴趣,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

二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

无论是低年级的“对写话有兴趣”,中年级的“乐于书面表达”,还是高年级的“为自我表达”都贯穿着一个“兴趣”和“快乐”的原则。让儿童“想说就说”,就如“想唱就唱”一样,像做游戏一样,不必怕“笑话”,不必有顾虑,以写作为快乐的事,这就是尊重了儿童的天性。

案例1:一个幼儿园小娃娃写了这样一首诗“小手电,拿手上,我把开关打开了,哈,射出一个小太阳!”这个小娃娃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首诗,必须具备这样一些兴趣:

第一,他平时玩手电一定玩得很开心,他要表达这种愉快的情绪。第二,他平时听到过或朗诵过一些儿歌和诗,这些儿歌和诗让他体验到了听觉的快乐。第三,他找到了一个简单的表达方法——把手电照出的光比喻成“射出一个小太阳”,这是为了“自我表达”的快乐。

案例2:一个一年级二期学生写的话:“我长大以后,想写一本大书,在书里面画上好看的图画,在书面上写上:

感谢我的语文老师彭老师教我写话,感谢我的美术老师凌老师教我画画。我还要在封面上贴几颗星星。”

这样的文字和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事,用他们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展现,学生不觉得难,觉得这样写了,就好像在跟别人讲自己的心里话。加上还可以及时看到老师鼓励性的评语,就宛如面对着老师每天进行着这样的对话,他们就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写话。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案例3:万坪镇中心完小谭晓莲老师借班上课,指导学生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就引导学生做“学生描述,让老师猜”的游戏。当学生佩服老师猜对了的时候,老师说:

“不是老师有本事,而是你们介绍得具体,把他与别人不同的外貌特点告诉了我。”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懂得了:“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的特点介绍”。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饶有趣味,同时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得了习作的方法。

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小组有效合作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课题实施方案。一 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学习最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几乎每堂课都在使用合作学习,也在不断做思考和改进,但总觉得效果并不理想,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无法体现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很多科学老师都感觉到科学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

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一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 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习作教学存在难教难学,师生畏惧习作的现象。教师怕上习作课,学生更是视习作为拦路虎,谈 文 色变。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一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 课题...

学校校本教研实施计划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 以校为本 的教学研究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我校教学改革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 指导思想 以校为本,树立 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 和 基于学校 的意识 突出主体,教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