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学试题和答案

发布 2021-12-27 12:03:28 阅读 7112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设计中。

47.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对师生关系的不唯师说。

4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无根本差异。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9.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依据)

50.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5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这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52.自我效应感的基本含义和提高措施。

53.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简述该原则的主要内容。

在此,我们结合2023年的真题在第一时间给出一份可供大家参考的答案,希望广大考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同时对2023年的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辨析题。46、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简析:此观点是正确的。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道德教学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德育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如: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它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由此可见,德育的途径和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包括非学校教育的教育活动中。因此,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4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荀子的师生关系观是不惟师。

简析:此观点是不对的。荀子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把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

他认为,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有无“师法”,对人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师法是使礼仪转化为每个人品质的捷径。学习与教育就没有比跟从师长更有效、更方便的办法了。

因此,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荀子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甚至认为,背叛教师,不依师法言行者,人人都应当唾弃它。

“青出于蓝”又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苟子·劝学》篇。这是荀子用青与蓝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但他主张的师生关系不是不惟师。

题中所属观点是不对的。

48、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没有实质区别。

简析: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中性刺ji变成条件刺ji(cs),单独呈现条件刺ji即能引起某些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条件反应。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过程中,中性刺ji伴随着无条件刺ji一起作用于有机体,无条件刺ji导致无条件反射,经过多次重复,该中性刺ji单独呈现就可以引发该反射,从而形成条件发射。

而对于操作性行为,斯金纳认为,它并不是由已知刺ji引发的,而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事先的刺ji,而是由其结果控制。在斯金纳的经典实验中,白鼠把强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

由此可见,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差别的,前者是中性刺ji变成条件刺ji,引发条件反射,后者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被强化。所以,认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没有实质区别的说法是片面的。

简答题。49、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简析:教学设计,一般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教学设计确立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社会依据、人的依据和教学自身的依据。

社会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原则的确立有很大影响。如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都是直接反映了这一要求。

人的依据。教学原则的确立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因材施教原则正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性而确立的。

教学自身的依据。教学原则的确立更多地受教育教学自身规律、目的的制约,是教学规律的反应,也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如启发性原则。

50、简述中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力的规定。

简析: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享有2023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法》的保护。《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5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的三大思想体系。

简述:“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

“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课程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大致通过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自然、儿童艺术和儿童文学活动进行。

“活教育”的教学论。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该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教儿童怎样做,就应该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分组学习,共同研究等。

方法: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求进步;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步骤:

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要求每一个学生备一个工作簿,在工作簿上编自己的教材。教师的责任是:

引发、供给、指导和欣赏。

5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提升办法。

简述: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项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历对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2)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3)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的自我效能感持续时间不长。4)情绪的唤起。

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均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考生可以根据上述四种因素,提出相应的提升办法。

53、教育研究中伦理原则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要遵守伦理原则。

简述: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

伦理原则对研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研究的客观性与伦理性产生矛盾时,研究者应该放弃违背伦理的研究,或采用其他不违背伦理的方式进行研究。

伦理原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为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间或群体间的利益而设立的行为准则体系。这一原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在教育研究中也一样。不遵守该原则可能对研究对象带来伤害或侵权,而研究也可能受阻。

考生可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论述。54、材料题:学校与社会脱节;斯宾塞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分析作者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简述:可以与实用主义的“教育无目的说”相联系。所谓的“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什么目的。

杜威的原意是教育除自身之外无目的。杜威区分了两种教育目的,即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和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前者主要是指由儿童的天性、本能、冲动和兴趣等决定的教育历程的目的;后者主要指由家长或教师给予儿童以教育的目的,从外面硬性插入教育历程。

所以,教育无目的说主要指的是教育历程意外无目的,真正的教育目的内在于教育历程,它和历程是合二为一的。

结合材料中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以及斯宾塞的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上述二者持批判的态度,认为教育的目的内在于教育过程之中,教育之外不应该强加别的目的。

对我国教育改革而言,借鉴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校教育学社会生活的联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二是教育的目的内在于教育活动之中,不应该在这之外强加别的目的。

55、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其对赫尔巴特思想体系中的作用。

简述:赫尔巴特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内容相一致。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只有能够引起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要掌握知识,并且得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有兴趣。

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对其思想体系有重要作用。以课程的划分为例,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他将兴趣划分为六类,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划分。

经验的兴趣——设自然、物理、化学和地理等。

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设数学、逻辑和文法等。

审美的兴趣——设文学、绘画等。

兴趣。同情的兴趣——设外国语(古典语言和现代语)、本国语。

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设历史、政治和法律等。

宗教的兴趣——设神学等。

56、分析(选做)

1、建构主义材料。分析。

待补充。2、某县的一百名从未接触过英语教学的初一学生,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检验多**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

1)写出实验的名称、公式和原因;

2)如何分组。

3)优缺点。

简析:1)名称: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模式: rxo1

r o2原因:可以随机分为两组,满足该设计的条件。考虑到该县条件和学生人数的限制,以及学生从未学习过英语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2)分组:简单随机抽样。将一百名学生随机编号,随机抽取(抽签法和随机数目表抽样法)五十名作为控制组,另外五十名作为实验组。

3)优点:能消除前测和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较高,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影响,同时又避免了练习效应的影响,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局限: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

从考题看,教育学考研依然是严格按照大纲,侧重基础,突出能力,这些都是我们三人行教育北师大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重点和思路,希望2023年的考生能从中得到启发,按照我们的思路复习,稳扎稳打!

教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1 狭义的德育是指。a 政治教育。2 中国古代儒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a 绅士。3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是。a 全面发展辅助个性发展c 全面发展抑制个性发展4 决定人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a 生产力。b生产关系。cbd 全面发展以个性发展为条。件。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政。治。ddd....

学前教育学试题和答案

10.我国现代教育观认为幼儿期教育活动的主导形式是。a.游戏b.上课c.劳动d.观察。11.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的文明古国是。a.古希腊b.古罗马c.古希伯来d.古印度。12.母育教学 的作者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夸美纽斯d.昆体良。1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

考研教育学》试题 附答案

考研教育学 试题 附答案 第1题 单项选择题 每题2.00分 单项选择题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 自然类比。b 哲学思辨。c 经验描述。d 科学实验。正确答案 a,第2题 单项选择题 每题2.00分 单项选择题 杜威在 我的教育信条 中说 我相信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