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动反思

发布 2021-08-22 22:21:28 阅读 7042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表现进行“异位”的分析和修正,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教育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从中指明,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善于反思,是现代教师重要的教育素质。

二、反思什么?

反思:记成功之举,记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幼儿互动(回应),记再“教”设计(调整)

三、如何进行反思?

反思是多形式、多纬度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要求不一,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依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各阶段的思考内容选择不同的反思方式方法。

反思呈现的形式。

一)根据反思的侧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反思形式。

问题性反思:根据某一困惑问题展开探索性教学,活动后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幼儿的活动状况、活动效果及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积淀教学方法与策略。

举例:对提问的思考。

活动前思考:提问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关键,恰当的提问能营造交流活动的情趣,引发幼儿积极思考,拓展想象,教学活动中该如何体现提问的适切性?

小班集体活动:香蕉变戏法。

活动实录:t:将香蕉两头朝下横着放:老师将香蕉这样横着放,香蕉象什么?

y:象眉毛、象小桥、象帽子。

t:将香蕉两头朝上横着放:老师将香蕉这样竖横放,香蕉象什么?

y:象小碗、象小船、象弯弯的嘴巴。

t:把香蕉竖着放象什么?

y:象月亮、象大刀、象爸爸的手机。

t:香蕉除了可以当手机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想、做做动作,好吗?

活动中教师采用了 “一问一答”式交流方法,引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对进行香蕉想象,所议论的内容紧扣目标,师幼互动热烈,但是,在交流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操之过急”,教师的设问中给予幼儿的提示过多了,这些提问,教师关注幼儿想象的结果,没有考虑如何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操作、思考,局限了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其实,幼儿的想象力比**更丰富,教师的提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幼儿拓宽思维,打开想象之门,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在自主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灵感体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抓住目标主线和活动的重、难点,对幼儿进行“巧引、善导”,还幼儿以足够的思维空间,尽可能让在幼儿操作、体验中自我建构认知经验,获得发展。

全面性反思: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环节架构、活动形式、过程实施等作全面详尽的分析。全面性反思,重在分析思考活动目标、内容、过程的统一性、有效性,整体分析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预设与幼儿生成之间的差距,发掘成功点,分析不足处,寻找调整策略,积淀经验。

全面性反思,有助于我们形成全面的教学技巧,但在反思过程中,应关注关键问题,避免“面面俱到”,或“报流水账”,失去反思的价值。

专题性反思:根据幼儿园或教研组研究的专题内容展开反思活动,通过反思研究,验证策略,从而形成专题性的全面有效的教育经验,如:主题背景下数学教育活动、**教育、美术教育、双语教育推进幼儿园特色教育。

二)根据反思的文本形式可以分为。

录像式反思:回顾活动现场师幼活动情景,有利于教师更细致观察思考,捕捉瞬间的教育机智;也有助于执教老师的自我观察与分析,自我完善,提高认识。其方式:

全面拍摄 →选择片段 →分析反思 →提出问题 →形成方法。

设定问题 →针对性拍摄 → 分析反思 →形成解决策略。

**式反思:能清晰地反映教育现场师幼互动的情境,操作较省时、简便。

区域活动中,幼儿对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操作的观察反思。

**式活**案式反思:较适用于记录幼儿自主活动情景。

描述式反思:案例式反思形式。

举例:正确对待集体学习活动中的“麻雀嘴”

麻雀嘴”是指教学活动中那些爱插嘴的孩子。“插嘴”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往往受到老师的阻止,但是仔细观察这些“麻雀嘴”,许多孩子恰恰是班上思维最活跃,活动能力最强的孩子,正是他们,为学习气氛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如果教师一概而论封堵“麻雀嘴”,这种做法是欠妥的,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幼儿插嘴的原因,并以适当的方式对待“麻雀嘴”。

麻雀嘴”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已具有相当的经验,或者对讨论的问题很感兴趣。

教师:你们知道十二生肖吗?十二生肖里有哪些---没等老师说完,许多幼儿便讨论开了,“麻雀声”四起:有老虎、鸡、猴子---我属龙、妈妈兔、爸爸属---

策略:教师没有阻止已经进入自由讨论中的“麻雀嘴”,而是走近幼儿的身边,仔细倾听他们的讨论。

分析:引起众多幼儿“插嘴”的原因是:幼儿对十二生肖已具备相当的经验,且又与自己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人,此时,教师应将发言空间完全交给幼儿,让他们畅所欲言,并仔细倾听“麻雀嘴”们的交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孩子对这一问题所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预设的指导内容、方法等。

麻雀嘴”二:性格急燥,或者个别幼儿对讨论的问题有特别的经验,急于表达。

教师:仔细看看、摸摸这些衣服、帽子---冬天穿的衣服、裤子、鞋子、戴的帽子和夏天用的有什么不一样?几个“麻雀嘴”立即应答:“冬天的衣服很厚”、夏天穿的衣服很薄---

策略:教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听他们七嘴巴舌,并鼓励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仔细**这些服饰的不同点,同时和他们预约:将自己发现的秘密“藏一藏”,做小老师,先听听大家的意见是不是正确,最后把秘密告诉大家。

分析:这些“插嘴”的孩子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思考,但是性子很急,或者个别孩子在这方面有着特别的经验,急于表达。但是他们对各种知识经验的掌握往往是一知半解的,此时,教师采用先肯定他们的想法,再提高要求引导他们深入**,并学会“沉住气”,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既保护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

麻雀嘴”之三:喜欢窃窃私语,不敢在集体中大胆表达。

每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有些孩子表现出想说却又不敢说的神情,他们就会悄悄的在下面悄悄的议论。

策略:在不影响集体交流的前提下,允许他们私下里讨论一番,或者请这几位私下议论的孩子一起上来,共同回答问题。

分析:这些孩子,性格较内向,缺乏大胆表达的自信心,因此这样的“麻雀嘴”应格外受到保护,教师不仅在语言上给予鼓励与支持,并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发言环境,让他们有机会也在集体面前勇敢表现自己,从中体验到成功与自豪,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增强自信心。

“麻雀嘴”之四:只在乎自己说,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这些“麻雀嘴”注意力涣散,喜欢交头接耳,交流的内容常游离于主题之外,当被邀请发言时,却又不知所云。

策略:教师用语言、眼神、手势或摸摸他们的头等方法,暗示他们管住小嘴巴,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小朋友在说些什么?

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将他们注意力引入集体讨论的话题中。活动后加强个别教育。

分析:对待这些“麻雀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但这一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教育引导,因此,活动后加强个别教育尤为重要。在集体活动中,较适宜运用暗示、提醒的方法,以免分散其他孩子学习的注意力。

学习活动中爱插嘴的多数是那些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而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的孩子。贴近活动主题的插嘴有利于激活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为“麻雀嘴”留有“一席之地”,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缩短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形成交互活动状态。

对于那些只在乎自己说,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麻雀嘴”,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当然,“麻雀嘴”也不能占据整个活动的学习气氛,教师应注意“见好就收”,引导幼儿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根据教学反思的时间划分为:

教学活动前反思——边预设活动边反思。

从活动方案的基本形成到真正付诸实践,我们经常会一次次地对预设活动进行反复思考、调整修改教案,以求得最佳活动方案,(尤其是对于公开活动),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修整活动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活动前反思的过程。教学活动前反思,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读幼儿,研究教材,更正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和重难点。

活动前教学反思。

—重在对教育目标及价值的思考。

一个精心预设的活动,教师必须思考:开展本活动对推动幼儿当前的发展有何价值?开展本次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

可以达成哪些教育目标?可以选用哪些关键性的素材和资源更好地,达成目标。

—重在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思考。

实施教学活动的成败,关键是否正确把握幼儿得经验水平与发展空间,因此活动前教师反思得重点在于分析、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发展潜能,如:幼儿已具备了哪些经验?适合这些孩子最具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

怎样才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展示?有哪些有效的方法、途径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提升、迁移等。

—重在对回应策略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吴佳瑛老师的教学机智就是来自于对预设回应的思考,活动设计过程中,她善于从幼儿的视角分析问题,设想活动现场孩子的各种行为表现,细细琢磨不同状况下教师回应的策略。同样,“学案式”教学活动设计,加强了活动前反思意识,有助我们在预设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全面细致观察、研究孩子,充分有效地发挥教育活动的价值。

教学活动中反思——边实践边反思。

教学活动中反思是一种瞬间的思考,要求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迅速、正确地作出分析与判断,并即时调整策略,推进幼儿的活动,体现一种教育的灵感与智慧,反映出教师对教育观念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对教师专业化素养提出更高的挑战。

—重在关注活动中生成事件。

活动实施过程,教师应关注活动现场幼儿自发生成的事件或突发事件,如:幼儿对教师的提问答非所问;幼儿的思维游离于活动主题;注意力涣散或窃窃私语等,教师应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分析、判断幼儿生成的原因和当前的需要,即时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应对。

—重在关注策略调整的效应。

机智有效的策略调整,能捕捉到活动中即时生成的一个个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引发有效互动,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回应能力,也体现了教师丰富的教育机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的回应是否恰当。

分享一位教师在中班集体活动“各种各样的车”中的活动片段与反思。

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活动反思 撕呀撕呀 这一节活动,是语言与手工的完美结合,如何通过深入浅出的活动,让幼儿理解,是本次活动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调动孩子兴趣。整个活动以撕贴牛的形式,让孩子对于活灵活现的画面感兴趣,以孩子熟悉喜爱的 牛 形象展开,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宽松 丰富,又切合他们生活经验...

关于幼儿园大班活动反思

反思,回头 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关于幼儿园大班活动反思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关于幼儿园大班活动反思,欢迎阅读参考。折纸是一项记忆性很强的工作,教师示范时,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并且记住每一个环节,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其记忆发展水平也低。在幼儿园,幼儿必须遵守各种行为规则,...

健康活动活动反思

老鹰捉小鸡活动反思。对于大班小朋友而言,这节活动看似简单而且是适合的,因为孩子们有游戏经验,所以导入部分很简单,孩子们已经有了自由组织游戏的能力所以进行了分组游戏,唯一要多加强调的是安全,安全教育要在随时随地中提醒幼儿。孩子们大都能积极参与游戏,少数幼儿再重复游戏几次后就没有了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