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类诗歌练习

发布 2021-08-22 02:39:28 阅读 8101

送别类诗歌。

1.【长春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 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本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3. 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尾联没有扣住题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送别诗答案

1、(1)【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答出一点给2分,语意完整给1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2)【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答出“虚”和“实”各给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2、(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3.(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4.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图。(2分)虽不免有离愁相扰(1分),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1分) (2)不同意。尾联回忆被贬黄州,初经此地时内心的孤苦与凄凉。这些回忆是因送别场面而引发。

(3分)两相对比,更显友情之深厚,感慨之深沉。(3分) 同意。本诗是送别诗,而尾联却同忆去年被贬时的情景,未能扣住送别。

(3分)送别诗一般在结尾直抒胸臆,而此诗的尾联却是回忆往事,表达的情感与朋友相送之情似乎不符。(3分)

5.“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送别诗答案

1、(1)【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答出一点给2分,语意完整给1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2)【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答出“虚”和“实”各给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2、(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3.(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4.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图。(2分)虽不免有离愁相扰(1分),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1分) (2)不同意。尾联回忆被贬黄州,初经此地时内心的孤苦与凄凉。这些回忆是因送别场面而引发。

(3分)两相对比,更显友情之深厚,感慨之深沉。(3分) 同意。本诗是送别诗,而尾联却同忆去年被贬时的情景,未能扣住送别。

(3分)送别诗一般在结尾直抒胸臆,而此诗的尾联却是回忆往事,表达的情感与朋友相送之情似乎不符。(3分)

5.“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诗歌鉴赏形象类练习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 简要分析 蓑笠翁 的形象。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 隐者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 寒冷 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 美化了的渔翁形...

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例析 一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审题提示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 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 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

中考诗歌类的优秀作文

word文档,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作者为各位老师家长学生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欢迎 中考诗歌类的优秀作文精选5篇 一 原力。水,能够穿石,靠的是永恒的毅力。风,能够推墙,靠的是强大的魄力。火,能够烧铁,靠的是硬刚的实力。三种力,缺一不可。若是拥有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