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学生版

发布 2021-08-22 02:20:28 阅读 3158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的变化。(3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3分)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2024年泉州市质检卷)

平凉①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唯余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明代边塞,在今甘肃省平凉县。

1)请简要概括“白日斜”在诗中的作用。(2分)

答: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2024年福州市质检卷)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以上两首诗都是写雨景,试说说这两首诗写的雨景有什么不同。(2分)

2))《城南》三、四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2024年宁德质检卷)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3分)

2)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3分)

1)“送”字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出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1分); 滴”字既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寥。(1分)写荷气以“送”,写竹响以“滴”,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而不直写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1分)

(2)诗人先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1分),想到弹琴助兴,又无人欣赏的惆怅之感,(1分)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故人怀想。(1分)(关键词:闲、恨、怀)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2024年南平卷)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分两路南侵,一路追高宗,直指临安(今杭州);一路追隆佑太后(在当时维系人心,抵御外侮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时人和后世所称颂),直至江西赣州造口,情势危急。南奔民众及沿途百姓深受金兵之害。47年后,任职江西驻赣州的辛弃疾有感于此,在造口墙上写了这首词。

行人:指困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鹧鸪:

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1) 解释:(2分)

长安”是指。

无数山”是指: 。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名句,常被人们引用。在词中,“青山”喻指什么?人们引用时它又是什么意思?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2024年龙岩卷)

精卫。明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沈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顾炎武,明末遗民,曾参加抗清义军,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

1)诗歌前八句用问答形式,表现精卫怎样的特点?(2分)

2)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4分)

诗歌鉴赏练习

考纲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1 点出该字,并明确该字在诗句中的意义 2 展开联想,结合全诗分析该字在诗中描写的景象 3 点出该字渲染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 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委婉含蓄 雄浑奔放...

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之边塞与闺怨。1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 2 诗题为 征人怨 通篇虽无 怨 字,但句句有 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答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

诗歌鉴赏练习

9.15资料诗歌鉴赏复习。一 思考一下问题 1 按内容主旨来分,诗歌有哪些种类?2 诗歌中往往会表达出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3 你接触过诗歌鉴赏题的哪些考法?二 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2 鉴赏诗歌的语言3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4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作者的情感或观点态度 鉴赏要点一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