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专题复习教案由三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一课时:专题总领课教案;如何把握诗歌的形象;怎样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标: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2023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走向;
教学方法: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
前置诊补:问题: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近十年来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点。
2023年是元稹的《菊花》;
2023年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2023年是一首咏史言志的元曲;
2023年是以比较阅读形式出现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
2023年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2023年是考查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
2023年高考题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2023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2023年高考考查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明确:盘点。
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教学过程: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
一〕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行细化和诠释?
板书:术语、细化、诠释。
点拨: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现手法:(板书):
表达方式(板书):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板书):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篇章结构(板书):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板书:思想内容。
1 书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板书)。
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
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
、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板书)
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
*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
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
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性。
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提示:这个过程及其重要,它起着为整个鉴赏过程定向的作用。否则,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
如,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a、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b、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c、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从这首诗的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分别考查了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态度等考点,题肢设计严密、科学,有较好的检测功能。而明确了考点的具体内容对于正确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具有强烈的定向和定位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对于考点的阐释的重要性。
附:简析]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
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二〕、对高考题目的分类及命题趋向的分析、
问题设计:高考试题的分类如何?
明确:综观十余年的高考试题,按照诗歌表现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咏物诗。(板书)2023年高考题元稹的《菊花》;2023年春季高考试题虞世南的《蝉》。透过两首诗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咏物诗的特点,掌握品读此类诗歌的规律、方法;以便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工作。
请看作品: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题:⑴、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点拨:两首诗虽然冠以“菊花”“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别有兴寄”,另有寄托。
如《菊花》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的高贵无暇的品行的。《蝉》中,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点评: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自况、自喻、自比”的清高的节操来。
同样,2023年和2023年高考题在设置选项时,也紧扣了“咏物”的体式,从形象和技巧方面命题。
归纳: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我们在复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如果能从“咏物”的特征入手,那将会事半功倍。
2、咏史诗(板书)。
请看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阁江犹唱《后庭花》。
2023年全国高考试题水龙吟》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问题:请就这两首诗,谈一下咏史诗的特点?
明确: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板书:特点)
、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下面我们结合这两首诗,来分析一下。
点评:从字面上看,写的就是“夜泊秦淮”,而且,表面上,作者似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但这其实是曲笔。因为商女唱什么,是由达官贵族决定的。
所以,“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未来纳入读者的视野,既有辛辣的讽刺、深沉的哀痛、无限的感慨,更有隐忧国事的清醒。这样,读者通过对诗作的品读,可以对晚唐的政治腐败有切实的感受。同样,2023年的《水龙吟》的考查,也是通过干扰项的设置,体现了作者对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的感慨和思索。
可见,咏史诗的检测的重点也是落在“借古”而“讽今”和“伤今”上。
3、即兴即景抒怀之作(板书)。
点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类诗歌在高考**现的频率:
2023年李清照《如梦令》抒写了深闺女子暮春伤感的愁绪;2023年高考题考查的是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是采用的比较鉴赏的形式写出了洞庭湖和君山的山光湖色之美;2023年高考题目是贾岛《题李凝幽居》是通过描写李凝幽居的环境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2023年杜甫的《漫成一首》检测了考生对诗歌所描绘的江上月夜那安谧、和平的意境的领悟能力;2023年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是通过考察考生对经典的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赏析进而检测考生体悟含蓄蕴藉的诗风的素养;2023年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考查的是临别之景和送别之情;2023年是用主观试题考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由此可见,这类诗歌在高考试题**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设问:高考试题中的即兴即景诗歌有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考查的大多是唐宋时期的著名流派的著名作家,如李白、杜甫、贾岛、韦应物、刘禹锡等等,且鉴赏的四个选肢是从语言、形象、技巧、主旨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的考测,作家作品不重复考;二是选材的原则是不避俚俗,《如梦令》考的是少女伤春的闺怨,《望洞庭》《题君山》以及杜甫的《漫成一首》都是湖光山色和江月清风的山川之美,比较庄重的是《春夜洛城闻笛》《赋得暮雨送李胄》和《题李凝幽居》分别是写客子之思和送别之情以及隐居不仕。
至于《约客》更是写尽了生活的闲居细节。但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大多数师生倾情关注的爱国的“壮词”,却一直“千呼万唤未现身”。这同样给我们今年的高三备考工作以有益的启示。
在2023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们仍需要趋冷避热。
三、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考查形式及**。
问题:一)、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的检测形式主要有几种?:
归纳与明确:近十年高考古典诗歌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
1、对古典诗歌的词句含义的正误的评判;2023年和2023年的试题就是对诗词文句的翻译能力和诗句的理解能力的考量。
2、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命题者的审美判断进行选择,因为,高考试题的选肢,不是考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验证,而只是作为冷眼旁观的“裁判者”来进行正误选择。除2023年,其余几乎都是这种方式。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古典诗歌鉴赏。编制人 高东明审核人 邵明华时间 2011 11 3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 事件 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 人 和 事 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 景 和 物 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就是形象...
古典诗歌鉴赏
九年级 班 组姓名。中考古诗词赏析备考指要。设计 郑涛审阅 杨端福。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一 迅速准确把握诗歌内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读标题。读标题常常能抓住诗歌的关键内容。2 析意象。从意象去分析诗的情趣 诗...
古典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典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2011届高三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具体考查内容。2 掌握解答诗歌语言鉴赏的答题方法与技巧。教学重点 1.梳理好诗歌 炼 字的基本类型,注意名。词 动词 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2.梳理古诗的语言风格,熟悉语言风格的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