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十读”

发布 2021-08-21 18:18:28 阅读 8306

一、读懂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开头往往点题,交**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要读懂一首诗词的开头,一是要努力联系诗题。

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词的源头,下面的内容无非是承此而来。三是要体会感情基调。

如: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晓上空泠峡》20年山东卷)

其中一题为:“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这两句开头无非是在点题,因此抓住题目便不难发现本题的答案:在猎猎南风的吹拂中,诗人在五更时分离开驿亭乘船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二、读出妙处。

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如200年全国卷考查的是对“折柳”这一关键意象寓意的理解,20年全国卷考查的是对诗眼的把握,20年全国卷考查的是对一个巧妙情节的理解,而对于诗中用词妙处的考查更是频见于各省市高考试题中。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江阴浮远堂》20年山东卷)

试题要求分析“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的表现力。因为看不到想看的而心生怨恨,这是人之常情,但该句却描绘了一种特殊心态——抱怨无山遮挡视线。这是因为看到沦入敌人之手的大好河山却无力收复,只能更添悲愤之情。

这样一来,作者就把山河破碎之感表达得更为曲折与深沉。

三、读出变化。

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

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如: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并引》20年全国卷ⅰ)

其中一题为:“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很明显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描写画面内容;后两联为一层,对画面内容发表议论。

如果第三句或第三联仍在写景,那么在写法上往往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有:高与低,动与静,远与近,形与声,虚与实,正面与侧面,等等。如: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凉州词(其一)》2年天津卷)

其中一题要求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该题并不是在考查抽象的概念。所谓的“对比”“虚实”其实就是“变化”。

第三句所写之景与前两句相比,一是所闻与所见的对比,二是虚与实的对比;前两句所写之景,又形成了高与低、动与静的对比。而这恰恰就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所在。

四、读懂景物。

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读景物,要善于读出景中之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

如: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20年辽宁卷)

其中一题为:“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通过分析可知,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造了一种清净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者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五、读懂意象。

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借物所言之“志”为主观之“意”。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意象”。如“菊花”常表坚强清高,“梧桐”常表凄凉冷清,“日暮”多表惆怅伤感等。

如: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宫·叨叨令》20年浙江卷)

其中有这样一题:“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通过分析可知,前四句中的主要意象有“流水”“青山”“白云”,而根据题中提示的意象特征,不难明确答案,前者为“流水”,后者为“白云”。

此外,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也可以表示多种感情。如“登高”意象,既可表“怀远”,也可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赏析时一定要作具体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

六、读懂典故。

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咏怀古人古事古迹的内容,也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这就要求师生在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

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以便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写到了周瑜,其实是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心情。想当年,周瑜年轻有为,建立了伟大的功业,而自己华发早生,却功业未就,既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外,周瑜能够建立功业,还得力于孙权的重用,而自己呢?

在政治上却屡遭排挤打压,因而又流露出了对现实的不满。

七、读懂主旨。

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如: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南柯子》20年全国卷ⅱ)

两道试题如下:(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2)题要求直接分析主旨,第(1)题虽然问的是某一诗句所抒发的感情,实则也是间接考查考生对全词主旨的把握。作者上阙先写大雨将至,再写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可怜的鲜花,但这并非是为了惜春伤怀,下面的一个“莫为”已清楚表明了这一点。下阙作者将笔触转移到了辛勤劳作的农民身上——“人间辛苦是三农”,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而结尾一句也解释了上阙中“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的原因。

由此可见,本词主旨是表达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同情的。

八、读懂技法。

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题组

专题集训17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题组。一 2017 全国 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2题。11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古代诗歌大全

篇一 忆江南 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篇二 一剪梅 作者 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篇三 春夜喜雨 作者 唐 杜甫。好...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课时作业 基础自测 1.2010年广东六校联考 阅读下面一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隋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 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注 常山阵 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朔方城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