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形象

发布 2021-08-21 18:17:28 阅读 6238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在创作时总是通过种种手法,把自己的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在一起,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如写景时借景抒情,咏物时托物言志。因此,诗歌中的形象有时也称作意象。象,即为客观之“象”,是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等;意,即为主观之“意”,是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

人物形象——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事物形象——写景、抒情、咏物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的形象。

二、诗歌形象的鉴赏。

一)人物形象。

1.鉴赏思维切入点。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抓描写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关键字词,把握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形象的意义。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试简要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戍梁州”是说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胡未灭,鬓先秋”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 “泪空流”“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2.常见人物形象。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且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傍晚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李白,经过长安十年受人排挤、不受重用的生活后,不禁产生“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无奈感慨,最后不得不“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其它如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也属此类。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辛弃疾的《破阵子》等。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诗人对饱受战争痛苦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深刻批判。

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事物形象。

1.景物。写景抒情诗中的景物往往是情中景,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融注其中的诗人的感情。

意境。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意”就是指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指的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常用意境术语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示,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秀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雄壮瑰丽、虚幻缥缈、萧条冷落、清新淡雅、缠绵凄清、活泼明丽、恬淡闲适等。

鉴赏思维切入点。

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

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把握景物特征。

作者融于景物之中的感情。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此诗描绘了一派明净绚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2.事物。一般指咏物诗中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往往由物到人,由实到虚,采用比喻、象征或托物言志等手法。

鉴赏思维切入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即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该物有什么特征。

②比喻、象征什么,或寄托作者什么“志”。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试分析诗中“官仓鼠”的形象。

官仓鼠。唐】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参***】诗中刻画了一个硕大无比,偷吃粮食,不怕人的大老鼠的形象。它也是吮吸人民血汗的**污吏的写照。

3. 总结:

形象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现实生活中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或是某种。

品格、精神的象征或是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或是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

4.常见的诗歌意象。

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熟知这些意象,有利于我们便捷而准确地鉴赏诗歌的形象和主题。下面举例说明:

西风:常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如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如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环境的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或各种悲凉的情绪。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扬州如今的荒凉。

杜甫的《蜀相》则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芳草:常比喻离恨。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表现离恨的悠长不绝。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梅花洁白清香,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喻孤直耐寒,坚贞高洁。松树因其傲霜斗雪、高大挺拔,而成为表现品德高尚者的物象。

刘桢《赠从弟》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菊花:表现坚贞高洁的品质。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冰雪:常以冰雪的晶莹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杨花:飘零之意。郑谷《淮上有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落花: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和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煜《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月亮: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古人往往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古人多以折柳表惜别。“柳”是“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水: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蝉:常比喻品行的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板块一鉴赏人物形象。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林正大。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 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考试指。王素芳。古代诗歌形象鉴赏。高考大纲中对古代诗词鉴赏的要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园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求有两点 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二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在第一点中提到的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那么究竟怎么做好这类的题目,我们来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诗歌也是这样。语文考试说明 有关诗歌鉴赏要求的第一条第一点是鉴赏古诗的形象。诗歌中的 形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古诗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