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学案。
高一语文组。
第一次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
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 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审题立意。
作文类型为新材料作文;材料的形式是单则材料。
回顾单则材料常见的审题立意方法:
1、关键语句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对象求因法。
材料中的对象,其言行举止都有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对象行为举止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情感倾向法(明确褒贬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本则材料适用哪种方法?
苹果公司的标志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每个联想的人物都是一个对象,但材料中每个人物的行为举止不明显,不宜用对象求因法;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并不明显,也不宜用情感倾向法;也不易于辨明材料中的各种联想之间的关系。那么,材料有一个关键句子吗?
分析理解材料。
材料第一句交代事实,不属于观点句。
第二句, “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这个图案”说明“图案”都是同一个,是同一的;“各种各样的联想”说明“联想”是不同的,可以得出观点:同一个事物会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如果得出“要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则属于二度立意。
材料的。三、四、五、六、七句分别列举人们的联想内容,每个人的联想内容都可以归纳出观点。
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得出观点:勇于(敢于)尝试/实践。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得出观点:没有十全十美,万物皆有缺点;我们要正视残缺(缺憾、缺陷、缺失)。
残缺也是一种美”,得出观点:残缺也有存在的意义;残缺也可以造就美。如果理解为“只有残缺才是美”“因为残缺所以美”等观点则不正确。
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得出观点:要有创意;要勇于创新。
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得出观点:勇于迈出第一步;勇于开拓(进取)。
最后是省略号,表示这样的联想还有很多,呼应前面的“各种各样”,但学生一般不宜自己补充联想,进而从自己的联想中得出新的观点。
综上所述,材料并没有一个关键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把材料的内容归纳为一个关键句:苹果公司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徽标,引发了人们“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残缺也是一种美”“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等内容的联想。这一关键句,从主干内容立意或从具体的联想内容立意都可以,综合起来,材料的立意有:
1、同一个事物会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见仁见智。
2、勇于(敢于)尝试/实践。
3、没有十全十美,万物皆有缺点;我们要正视残缺(缺憾、缺陷、缺失)。
4、残缺也有存在的意义;残缺也可以造就美。
5、要有创意;要勇于创新。
6、勇于迈出第一步;勇于开拓(进取)。
二、材料作文引入材料作开头的常见方法。
1、由人物语言导入: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有人看了这个图案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他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要问苹果什么味儿?那就自己咬一口尝尝,我们要勇于尝试。的确,生命之树上满挂着缤纷多彩的果实,犹豫观望者只会饥肠辘辘,而勇于尝试者却能品尝其甘甜。
常用衔接词:道出了……(揭示了……告诉我们……启示我们……)
2、由观点导入。
面对苹果公司的徽标,有人得出这样的观点:残缺也是一种美。他的这种观点我表示赞同。
我相信只要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正视残缺,就会发现,残缺也可以成为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笔,残缺也可以成就美丽人生。
常用衔接词:……观点我表示赞同。我相信……(对……观点我不赞同……相反,我觉得/认为……)
3、由果求因。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苹果公司为什么不采用完美无缺的苹果作徽标呢?我想这就是乔布斯领异标新的成功之处。
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便使人眼前一亮。因此,敢于创新,打破常规,才能咬出人生的甜美滋味。
常用衔接词:为什么……我想是因为……
三、作文常见的论证结构(举例)
1、并列式。
1)题目:残缺也是一种美。
提出论点:残缺也是一种美。
分析论点:一、残缺能激发想像力。如维纳斯雕像、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手法以故意的残缺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残缺磨炼人的意志力。很多伟人都是在缺衣少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三、残缺开发人的潜能。贝多芬、海伦凯勒、刘伟等。
总结论点:2)题目:勇于尝试。
提出论点:勇于尝试。
分析论点:一、通过尝试,可以认识不足,改进缺陷。
二、通过尝试,可以获得新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通过尝试,可以积累经验,走向成功。
总结论点:3)题目:勇于创新。
提出论点:勇于创新。
分析论点:一、个人进步要创新。(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
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二、企业发展要创新。(正: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反:破产企业)
三、国家强盛要创新。(正: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反:满清**)
总结论点:2、层进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题目:残缺也是一种美。
提出论点:残缺也是一种美。
分析论点:一、残缺磨炼人的意志力。很多伟人都是在缺衣少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二、残缺开发人的潜能。贝多芬、海伦凯勒、刘伟等。
三、正视残缺,需要调整心态,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
总结论点:2)题目:正视残缺,战胜残缺。
提出论点:我们要正视残缺,战胜残缺。
分析论点:一、残缺磨炼人的意志力,开发人的潜能。贝多芬、海伦凯勒、刘伟等。
二、正视残缺,先从调整心态开始,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
三、战胜残缺,需要无畏的勇气,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总结论点:3、对比式。
题目:正视残缺,战胜残缺。
提出论点:我们要正视残缺,战胜残缺。
分析论点:一、残缺磨炼人的意志力,开发人的潜能。贝多芬、海伦凯勒、刘伟等。
二、正视残缺,战胜残缺,创造美好生活。
三、面对残缺,如果一味地抱怨,或是自暴自弃,那注定是生活的失败者。
总结论点: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奥会的开幕式上,我看见一位女孩在舞台**翩然起舞。她红色的舞鞋在柔和的灯光下灵活地闪动。那洁白的舞裙,让人觉得她就是一只高傲的白天鹅。
沉浸在她动人的舞蹈中,我浑然忘记,她只有一条腿,她来自5.12**的重灾区——汶川。
那一刻,我的灵魂被深深震撼。原来,残缺也是一种美。那些肢体残缺的人,同样可以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舞蹈,表现他的乐观,他的坚毅。残缺,同样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这又让我想起了尼克·胡哲,那个四肢残缺却一直快乐的“乐天派”。苍天没有将他生活的窗户全部关闭,还给他留下了一个萎缩的小腿。而他,就用这条萎缩的小腿,开启了他快乐的大门。
他尝试着去接**,去走路,去游泳,去打高尔夫。他奔赴各地去演讲。他总可以用他阳光的微笑去鼓励那群失意的人。
“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没手,没脚,没烦恼”……
我看过他的很多次演讲,每一次都会被他的乐观与幽默而深深打动。的确,残缺也是一种美。在他的眼中,生活本就是一幅美景,并且,他坚信他的乐观,可以为这幅生活的美景添上更为绚烂的一笔。
人生无常,岁月仍在流淌,何不让美丽充满生活,何不让阳光洒进生命之窗?
也曾记得无臂钢琴家刘伟,用十个脚趾在钢琴上演绎动人的乐章。传统观念认为,脚趾是根本不可能弹钢琴的,因为脚趾不能灵活的分开,无法清晰的弹出每一个音符。坚毅的他,不相信这禁锢他梦想的枷锁。
于是,他每日苦苦练习,终于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内,他灵活的脚趾在钢琴的琴键上跳动,让每一个音符响亮全场,让每一次变奏震撼心灵。他的激情,他的热烈,完美的演绎出他生命的韧性与光鲜!
记得他曾说:“我告诉过自己,要么赶紧死掉,要么精彩的活。”在他的身上,我看到的已不再仅仅是乐观,更是一份对梦想的执着,一种对残酷现实的抗争。
他的生命是美丽的,因为,他是一名勇敢的斗士。
残缺也是一种美,只要守住内心的追求,生命的美丽画卷便会在你眼前展开。
残缺也是一种美。
正如苹果的徽标,那“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一样,我总认为“微瑕的白玉”总比那“无暇美玉”能带给人更多的梦幻和美感。人亦是如此。
大观园里,上至贾母、王夫人,下到各屋的丫头,无人不觉得她为人犀利刻薄,不比宝钗那般的端庄大方。而她不正似那“微瑕的白玉”吗?若不是这般看似残缺的个性,又怎出得来那黛玉独有的姿容、才学与痴情呢?
黛玉的姿容不如凤辣子的妩媚与宝钗的富贵,她的美总是与泪分不开。总是有着泪洒窗前叹一句“我林黛玉如何命薄莺莺”的血泪凄美,总是有着荷锄葬花哀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千古风流,黛玉之容是病态西施的清雅脱俗。
正如宝玉给她学名“颦儿”,她在众人眼里的残缺——多愁善感的表现,成就了她阆苑仙葩的姿容。
黛玉的才学并不入那世俗的浊气,也不似宝钗那凝重端庄的风格,倒是多了些许的风流别致。记得,海棠结社之始,黛玉故作神秘,听了好一会鸟叫,又和丫头们闹了阵子,待到香快燃尽时,才在纸上落下了“偷得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的妙语,众人皆赞。正如众人语“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黛玉那与时不入的“残缺”——任性使情的性格,成就了她这风流别致的“咏絮才”。
文学作文学案
高二年级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从 诗经 到 红楼梦 从屈原到鲁迅 一代代有名或无名的作者写下了大量精彩篇章。请从 人民性 世界性 浪漫 现实 质朴 瑰丽 现实意义 深远意义 中,任选两词,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
2023年高一语文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学习目标 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演讲词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认识马克思的伟大之处,激发崇高的情感。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 2 认真诵读文章,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感情。一 基本任务。1 背景介绍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 年...
高一历史文学
第20课文学。大同中学姚军。教学目标 1 了解文学的起源及其早期表现形式,知道以下中外著名作家的主要生平与作品简介 屈原 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了解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贡献。2 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 文学起源的若干问题,培养学生合理推论的能力 从中外文学家个案入手,师生共同 文学家所处的历史时期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