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文学。
大同中学姚军。
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的起源及其早期表现形式,知道以下中外著名作家的主要生平与作品简介:屈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了解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贡献。
2.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文学起源的若干问题,培养学生合理推论的能力;从中外文学家个案入手,师生共同**文学家所处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人生遭遇,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文学家的作品。
3.师生共同谈**学家及其作品,使学生感受文学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寄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文学**人性、惩恶扬善,文学鞭挞社会罪恶,文学寄托了人类美好的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屈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难点:从个案入手剖析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之间的重要关系。
说明:1.课文以屈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个案剖析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文学,因其具有代表性:其一,三位文豪的作品带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烙印;其二,三位文豪代表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流派。
所以,了解三位文豪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为本课重点。
2.通过对三位文豪所处历史背景、人生履历、文学作品的了解,使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个性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之间的重要关系,从中领略人类精神活动的无穷创造性,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随机询问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并请他们谈谈喜欢的理由。由此引出文学对于人类社会意义的话题,提出课题。
2.讲授“文学的起源”。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仅仅就课文的三个目展开讲述,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此需要增加一个环节,与学生共同**文学起源的若干问题,以说明文学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提高,语言、文字成熟发展,人类审美意识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思想、宗教意识等。
提问:文学是如何出现的?早期文学作品的主要题材有哪些?对于该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展开设问。
1)“文学”的出现需要哪些历史条件?
利用已学知识和个人经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应该能大体解决这个问题:语言、文字的发展、成熟为文学的出现提供了表达符号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从事精神财富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人类审美意识的进步等。(见材料一)由此可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文学也就萌芽、诞生了。
2)最早的文学作品的题材有哪些?
歌谣与神话。歌谣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不断产生的,《诗经》中就有许多留存,如《七月》,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农事歌谣之一。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是他们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的愿望表达。
中外都有许多神话题材的早期文学作品,如古希腊的神话、中国的《山海经》中的神话、印度的《黎俱吠陀》等。(见材料二)
3)早期文学作品为什么主要是歌谣与神话呢?
歌谣是人民大众在生产、生活中情绪的表露,抒发情感的体现,产生于口头,经过历代精炼、成文,成为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至于神话,其中包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万物关系、宗教观念乃至各类日常生活知识。(见材料三)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学作品的产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紧密相连,就如俗话所说的,文学**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承上启下,引出第3部分)
3.师生共同整理课本所列文学家的相关知识点。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璀璨的文学巨匠创造了人类不朽的文学名著,这都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列出的屈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三位文豪是其中的代表。师生一起完成下列**,解决知道、了解层面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一边整理知识点,一边介绍三位文豪的简单生平,尤其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如师生共同讲述,产生互动就更好了。
4.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个案,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之间的重要关系。
例一:屈原开创“楚辞体”与楚文化之间的关系。
屈原的文学作品代表了“楚辞体”文学的巅峰,这是屈原的天才创作,但却也植根于深厚的楚文化氛围。楚是一个**舞蹈发达的地方,从2024年于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就可见一斑,民间歌谣创作之风极盛,在民歌中善用“兮”、“思”之类的助词,如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见这些助词极富韵律,这种民歌形式被屈原所吸取,并加以改造。
另外,楚地盛行的巫教也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如《九歌》就是屈原创作出的祭神组诗,“招魂”本是楚地一种习俗,诗人借用此种风俗,以奇异的想象写出了《招魂》的诗篇。
例二:莎士比亚代表作《汉姆雷特》与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
汉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他对人自身、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在他看来人是“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文主义教育使他胸怀远大抱负,但突如其来的巨变,使他遭受了那样多的不公,他无忧无虑、明朗爽快的性格发生了变化。父死母嫁,奸邪当道,国内一片乌烟瘴气。
他渴望用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改造社会,却又觉重任难当,难以施为。踌躇难决之下,他苦思焦虑,性格一变而为忧虑沉闷,更因复仇的证据不足,一时也找不复仇的时机,无法贸然行动,这使得他优柔寡断,拖延迟疑,戏中大段沉痛的、强烈自责的独白, 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表面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过了一次次行动的机会,实际上这正是敌我力量悬殊,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剧性反映。
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证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试图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其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莎士比亚恰如其分地描写了汉姆雷特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例三: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的时代背景。
从《高老头》这部**,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最大变动,法国大革命动摇了贵族的社会地位,资本主义崇尚的金钱取代了门第。正如《共产党宣言》中说的:“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得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诚、小市民的伤感这些神圣的情感的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中。”
以上三例可以依据课时取舍,也可运用其他例子,关键在于揭示文学作品植根于深刻的历史背景)
师生通过个案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a.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b.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获寄托一种生活理想,或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检讨人性的缺陷,鞭挞社会的罪恶。
c.文学植根于文学家所处的历史背景,体现了时代思想与精神。
5.小结本课,引导学生**文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文学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方式,正是用来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文学的目的,文学可以提升人、塑造人、净化人的心灵,是人类社会精神的忠实记录者和批判者。
资料附录]材料一:当人们的生活情感不再仅仅用欢笑、哭泣、呼喊等简单方式来发泄,而表现为具有美感的、因而也是具有感染力的形式时,就产生了最初的文艺现象。这里面,情感和一定的形式都是很重要的。
……情感绝不只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在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各样原始人类中,都有热烈的情感活动,也都需要找到一定的能够彼此理解、彼此感染的形式来表现。
最早的文学,大约就是那种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当然,其语言的内容必须丰富一些,否则不能成为“文学”。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p71-71,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材料二:神话的文学意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其一,神化的思维,充满了幻觉的作用,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维方式。
其二: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神化会或多或少脱离原始状态,特别是摆脱它揭示宇宙、自然的职能,而越来越多地反映人类社会中的生活情感、矛盾冲突,成为真正的“神话文学”。像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不少悲剧都是这样的作品。
神话文学的显著特点,是“神”具有丰富的人性。
其三:神话故事、神话材料,常常被后代文学家所利用,创作出新的、具有特异色泽的作品。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p73-74,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材料三:神话艺术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社会学角度看,它是“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它起源于巫术和宗教的祭祀、礼仪;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认识论——泛灵论——以及最古老的思维方法——比拟类推——的产物。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赋——想象力——开出的最绚丽的花朵;古希腊伟大的哲人柏拉图把这种想象力展开翅膀翱翔时的心态称之为“迷狂”,并认为只有处于“迷狂”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真正的诗。古希腊的神话与英雄传说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最为绚丽多彩雄大活泼的艺术品。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p21-22,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板书设计]训练设计]
材料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选自《诗经》
材料二: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选自《离骚》
问题:1.从诗歌体例来看,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区别?
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则句式多变,长短参差;《楚辞》多用“兮”等语气助词。
2.《诗经》、《楚辞》分别代表中国诗歌史上哪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高一历史作业
姓名得分。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 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2 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b.中国茶叶质 廉具备较强竞争力。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高一历史居住
第11课居住。交大附中彭禹。教学目标 1 知道居住方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地区居室的类型 理解中国居住文化与宗法制度变化之间的联系 自然环境对居住的制约。2 通过对自然环境等文明要素在历史中对居住设施 格局等方面影响的讨论,以及对乔家大院个案的分析,进一步掌握利用文明史观点分析文明要素与文明现象之间关系...
高一历史答案
白山市2010 2011高一下学期历史试卷参 及赋分标准。第 卷 选择题,总计60分 第ii卷 非选择题,总计40分 31 1 经济结构变化 粮食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增加 2分 工商业经济发展,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2分 赋分标准 2 近代工业兴起和发展 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 或农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