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的内容、作用b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
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
1. 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来历:“三皇五帝” 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2.秦朝**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官制。内容: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作用:分别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处理政务;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地方:郡县制:皇帝任命郡县**。郡县乡里四个级别。
作用:把地方权力收归**,加强**集权。
地方长官的产生方式:皇帝任命。
3.秦朝**集权的影响c(秦朝形成的**集权的政治制度的作用)
形成**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对2000多年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1)措施:设中朝、置刺史、行推恩令。
2)作用:设立中朝,分割宰相的权力。
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刺史“位卑权重”
行推恩令:“众建诸侯以少其力”,解决“王国问题”
2.宋太祖加强**集权的措施b
1)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集权。
a收精兵:禁军由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长官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
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a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
b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c**与地方分权斗争处于绝对上风(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的突出起来。
1.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1)运行机制:,
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
2.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1)内阁的演变。
a. 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
b.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阁臣有“票拟”权、最后由皇帝决定“批红”
2)军机处。
a.原因: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
b. 概况: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只能跪受笔录。
c. 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b完全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
c皇权高度发展,成为重要标志。
3.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遭到压制。
1)农作物:水稻、粟 (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p3)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
唐代:曲辕犁(图)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图)、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p4)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p5)
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时期。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己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
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
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p2)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p3)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p5)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
2)纺织技术
a.丝织技术: 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
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b.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a.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b.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a.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时期。
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私营手工业。
兴起:春秋时期。
发展:明代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经营方式的变化: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⑥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商业发展(p21)
产生:原始社会末期。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
发展:商朝: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隋唐: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元代:纸币广泛流通;
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21/倒1)
2)城市的繁荣 (p22)
周秦至唐城市特点: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市坊分明:坊市分开。
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宋代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市坊破界: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古代商业的特点。
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
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1)重农抑商
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与强调耕战、加强**集权的思想
产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小字)
演变:汉代:汉高祖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的打击商人的措施(24—1)
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措施: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颁令实行禁矿,限制商业活动(28—3)
后果:强化了农耕经济形态,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变革(29小字—1)
2)禁海。原因:以“**上国”自居,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 (29—2)
后果:是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条件:机户拥有资本购买劳动力,增殖财富;
工匠脱离土地,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小字2)
特征:商品生产及自由雇佣劳动 (27倒1
概况: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
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
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高一历史模块1提纲
希腊史。一 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多山地,少平原,海港多 小国寡民的城邦 工商业发达 民主政治。二 城邦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边有若干村落。斯巴达是特例,没有城市 公民 成年男性 祖籍本邦。三 雅典民主政治。1 梭伦 解负令 财产等级制 民众法庭 基础。2 克里斯提尼 陶片放逐法 确立。3 伯里克利...
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 西周的建立 bc1046年。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对象 王族 功臣 先代贵族 2 目的 加强统治 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 内容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克里特文明 王宫建筑 象形文字。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 王宫 卫城 王室陵墓 线形文字b 尚武好战。古黑暗时代300年。希城邦的定义 前8 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腊原因 多山多岛 人多地少 航海业发达。的城邦殖民影响 促进发展 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政城城邦特点 小国寡民,各邦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