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卷

发布 2022-07-05 20:52:28 阅读 880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上文中的“师古”指。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 d.世袭制。

3、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应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5、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这个监察制度就是。

a.刺史制度 b.察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设立“中朝”机构。

6、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7、隋唐时期封建**主义**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

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 ③地方官吏由**统一任命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各部门相互制约。

ab.②③c.②④d. ①

8、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bcd. ②

9、“(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0、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含义是。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对地方官实行的人员流动制度。

c.设立土司等各级**机关 d.由****委派**代替土司长官。

11、下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秦朝初年的御史大夫下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

a.秦朝初年的御史大夫b.明朝初年的内阁大学士。

c.汉朝初年的丞相d清朝初年的军机大臣。

12、“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

13、嘉定二年(2023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

14、《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王沈缺乏治理才能。

a.世官制 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15、唐朝某**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

16、列负责监察事务的**(或机构)不包括。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都察院 d.参知政事。

17、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8、《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c.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19、“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c.分割相权,加强君主**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1、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选拔。

c.管理**d.掌管蒙古兵马康。

22、康熙在2023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c.恪尽职守,以民为本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2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

确立**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从**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b.②③c.①③

24、“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c.能够缓和尖锐的****d.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25、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

二、材料题。

26、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

…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史·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

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1)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一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2分)这一制度是怎样加强**集权的?(6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6——1796)

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高一历史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1 5 cdcdc 6 10 daaad 11 15 dbbab 16 20 caccc 21 25 cadbd 25 30 bdbbc 31 35 baaab 36 10分 1 2分 a 孟子b 荀子。2 2分 董仲舒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他的主张适应了西汉武帝加强 集...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答案填在下表中 1 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a 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b 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 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 d 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2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 ...

高一历史作业

姓名得分。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 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2 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b.中国茶叶质 廉具备较强竞争力。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