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居住

发布 2022-07-05 20:42:28 阅读 8044

第11课居住。

交大附中彭禹。

教学目标]1.知道居住方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地区居室的类型;理解中国居住文化与宗法制度变化之间的联系;自然环境对居住的制约。

2.通过对自然环境等文明要素在历史中对居住设施、格局等方面影响的讨论,以及对乔家大院个案的分析,进一步掌握利用文明史观点分析文明要素与文明现象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与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学归纳方法。

3.理解居住的历史同样是人类在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变迁中求生存、求发展过程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理解历史、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并通过对中国居住传统中丰富灿烂的文化内涵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居住与历史文化。

难点:居住与历史文化。

说明:居住蕴含了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包容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既受到各种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以自身丰富的内涵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所以,居住与历史文化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

2. 居住与文明。

3. 归纳小结。

资料附录]材料1:居住的早期发展。——教科书60页——61页。

材料2:居住与文化。——教科书62页。

材料3:居住与生产力。(钢铁工业为高楼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教科书61页。

[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居住形式。

生产力居住文明交流。

“夏庐冬窟” 成熟居所洞穴。

帐篷。杆栏。

上栋下宇。社会历史文化。

训练设计]在殷墟中发现的建筑遗迹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应当为上栋下宇型的建筑,战国时的建筑也大多为上栋下宇型,明清也继续沿袭这一建筑传统,近年来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平改坡”工程,将一大批平顶房的屋顶改造成了模仿传统上栋下宇型建筑的人字型屋顶。以上事实最能说明: (

a.上栋下宇型建筑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因而得以长期沿用。

b.自然环境对居住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进入现代社会也仍然必须加以考虑。

c.上海为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在现有居住基础上对古代建筑进行模仿改造。

d.上海为了与周围大量的明清市镇遗迹的历史文化风格吻合而进行了居住改造。

参***:b

教学反思]居住》这一课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接近之前的《饮食》,同样以历史文化的影响作为重点。学生经过之前的实践,已经比较熟悉讨论的流程和方法,但是仍然要在课前做抽查,以免学生松懈。

这一单元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是学生熟悉的,他们需要花时间格外准备的内容并不太多。

就本课而言,需要学生较多着力的部分是:

对居室的类型做出分类以及如何了解早期人类的居住状况;

讨论居住格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高一历史作业

姓名得分。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 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2 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b.中国茶叶质 廉具备较强竞争力。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高一历史答案

白山市2010 2011高一下学期历史试卷参 及赋分标准。第 卷 选择题,总计60分 第ii卷 非选择题,总计40分 31 1 经济结构变化 粮食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增加 2分 工商业经济发展,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2分 赋分标准 2 近代工业兴起和发展 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 或农村出现...

高一历史答案

高一历史参 一 选择题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31 10分 参 1 特点 商业活动打破时间 空间限制,市场扩大。2分 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2分 2 原因 交通要冲 手工业 商业发达 城市人口增加。答出两点可得2分 3 表现和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