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课时提升作业 3

发布 2022-07-05 20:40:28 阅读 3165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史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这段记载说明 (

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

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选c。材料中“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信息说明国家统一促进了商业发展,故选c。a不符合古代经济政策;b材料中没有反映;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

2.2023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bcd.①③

解析】选a。由题干中“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可知①正确;“出土了钱币”可用于研究当时的商业发展情况;“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可用于研究当时的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状况,故②③正确;本题中的发掘品没有体现交通方面的影响,因此,④不正确,故选a。

3.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和转运**成为主要的**形式。这反映出 (

a.清代国内的长途**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

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道光以前佛山商业规模较大,**形式多样,说明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选d。材料中没有体现长途**,a错误;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错在“质变”,应排除。

4.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解析】选d。唐代的时候,市与坊是分开的,有时间的严格限制,**严格监管,a、b错误,排除;材料“……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说明当时市场专业化明显,故选d。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

5.《三辅黄图》载:“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这里的“市”是指 (

a.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b.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管理的正规市场。

解析】选d。材料大意是:长安有九处市,方圆不过二百六十六步,道路的西边有六处,道路的东边有三处。

市镇的面积更大,材料提到的是市不是镇,故a错误;长安是都城,不是民间集市,故b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庙会和夜市,故c错误;根据材料意思,长安的市被规整地分到道路的两边,故d正确。

6.下图所示的唐朝城市中,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的是 (

abcd.④

解析】选b。①是扬州,是商业中心,a错误;②是长安,既是唐朝的都城,又是商业中心,故选b。③是成都,④是广州,均不属于政治中心,故c、d错误。

深化点拨】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7.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这种**形式 (

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以政治目的为主。

d.以经济目的为主。

解析】选c。朝贡**是在开放的政策下以赏赐与朝贡的方式进行的,突出了对国威的炫耀,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故选c。

8.某中学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解析】选a。“厚来薄往”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朝贡**;“市舶使”为唐朝管理对外**的官职;“十三行”是清朝时期官府设立的专门管理对外**的机构,故选a。

二、非选择题(18分)

9.自汉武帝以来的历代盐法改革典型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至西汉之初,战国商业自由发展的势头在武帝时期止步。帝国**出于财政的考量,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如果说还有什么动机,就是桑弘羊所担心的“罢盐铁以资豪强”“私门成党”。

帝国**以国家身份介入商业流通,官方经营盐铁(官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方式,不论是在两汉,还是在而后历代王朝都时断时续。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

—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凭证)。

”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

……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筑台堡自相保聚,边方菽粟无甚贵之时。

——《明史·食货志》

1)据材料一,指出汉朝**“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举措。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盐法改革有何显著特征?(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盐法改革的积极影响。(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商业。第(1)题,“方式”从材料一信息“官方经营盐铁”得出;根据“出于财政的考量”“担心……私门成党”可以得出增加**收入,打击富商大贾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得出巩固君主**统治。第(2)题,“主要举措”依据材料二信息“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晏奏罢州县率税”可以概括出来;“显著特征”需要与材料一相比,即引入商人和商业机制,允许商人参与经营,保护商人,因此得出官商共利。

第(3)题,“积极影响”从材料三信息“军储”“各边……招民垦种”可以概括出充实军粮储备、开发边疆;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晋商崛起。

答案:(1)方式:盐铁官营。

目的: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巩固君主**统治。

2)举措:盐业商运商销;减轻盐商税负。

特征:官商共利。

3)积极影响:充实了军粮储备;有利于边疆开发;促进晋商崛起。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分封制。内容 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答案填在下表中 1 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a 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b 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 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 d 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2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 ...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试题

一 选择题。1 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 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2 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基础 b形式 c对像 d作用。3 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