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校本作业

发布 2022-07-05 20:36:28 阅读 9154

南安六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校本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3、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4、据史载,西汉时期,**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国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

”西汉**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 (

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

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

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5、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6、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7、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以下有关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井田制相类似,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生产积极性提高。

c.该制度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d.主要目的是消除土地私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8、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

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不能反映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a.① b.②③

c.③ d.④

9、《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年毕沅的一份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

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 )

a.土地买卖频繁 b.租佃关系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 d.庄园经济盛行。

二、材料题。

11、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材料三我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古代和中世纪高得多。西欧粮食收获量和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据《补农书》记载,明末清初嘉湖地区水稻最高产量可达4-5石,合今每市亩901-1126市斤,比现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稻产量还高。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最早始于何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生产方式的特点。

3)材料三给了我们什么历史信息?

12、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3、(选做题,1班必做,2-6班选做)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

3)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

南安六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校本作业(一)

参***。一、选择题。

1、b 2、b 3、d 4、b 5、b 6、a 7、c 8、c 9、a 10、b

11、【答案】 (1)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2)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3)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世界领先。

12、【答案】 (1)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

2)方式:租佃经营方式。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地位的提高。

13、(1)陋俗:大家庭共居一室。

措施: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

2)表现: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独立的经济实体。

3)作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进一步瓦解了宗族势力,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

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范文。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一 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2 教材使用情况 新教材人民版。3 任课班级 高 本学期周课时 3 含补课 5 计划教学时数 50二 教学目标及任务 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按 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贯彻实施历史教学,通过对必修 的学习,了解中外经济的发展...

高一下学期作业

高一历史第 2 次作业卷时间 2014年 3 月任课教师 班级学生姓名主备人 高一历史备课组。一 本次作业涉及的知识点 考点 题型 方法 思想 1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 了解 重农抑商 海禁 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二 作业内容。一 ...

高一下学期作业

高一历史第 1 次作业卷时间 2014年 3 月任课教师 班级学生姓名主备人 高一历史备课组。一 本次作业涉及的知识点 考点 题型 方法 思想 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二 作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