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在作文构思中的运用

发布 2021-05-31 23:04:28 阅读 541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1-2

设计理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标准》特别强调要“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而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就是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探索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确立新的主题。《**琵琶出新意》这堂课试图通过讲故事寓抽象于形象提升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考虑到成语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课堂分析又便于操作,因此花一定时间用成语进行思维训练。

最后用学生习作《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兼给“驴”正名》来给学生提供整篇文章的示范,努力使这次作文指导的课堂结构更趋完整。

具体过程:一、故事导入。

以"小"欺"大"

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顾客。

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食,一个说"北京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全国最好的裁缝",他们都大到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

这时放学的儿子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

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

本街"最好,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你看,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这个小小的"本街"却盖过了大大的"北京"乃至"大大"的"全国"。

二、 什么是逆向思维?它有什么作用?

**琶琶”即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胜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和结果,是经过了多种多样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 (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

例如:1、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的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

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的赛马就变成了比快的赛马。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问题。

这个问题若只是从正面讲话进行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从反面去考虑,才可将问题解决。

2、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牧师在准备讲道。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没在家,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他心烦。他无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杂志,一页一页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

他把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说:“小约翰,如果你能把这些碎片收拢,我就给你两角五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花费小约翰上午的大部分时间,免得再反烦他。

没想不到十分钟,小约翰就来敲他的门了。 牧师见儿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图,十分惊讶。他问道:

“小约翰,这件事你怎么做得这么快?”小约翰回答说:“这很容易,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我把这个人的**收拢,然后把它翻过来。

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侯若从反面去思考、去解决,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常有“卡壳”的现象,会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折回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把通常的思维反过来,在对立的思维道路上打开新局面的思维叫做逆向思维。

我们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采用逆向思维,有许多成功的发明创造的例子。刀削铅笔,刀动笔不动;采用逆向思维,笔动刀不动,于是就有了旋笔刀。人上楼梯,人动梯不动;采用逆向思维,梯动人不动,于是就有了电梯。

三、运用成语进行训练。

成语是个极丰富的语言宝库,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但由于社会的变迁,不少成语在沿用时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如“开卷有益”原指开卷读书必有好处。如果逆向思考就是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不加选择就会带来害处,这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我们把成语俗语中的这种逆向思维用于指导学生作文,既能扩**材范围,又容易确定立意新颖的命题,“**琵琶”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这样可以使人少走弯路,大大提高自己的技艺,更快地向别人推销自我,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良药苦口利于病:是说正确的批评往往使人感到不舒服,不乐意接受。但它对于治病大有好处。

逆向思考就是:良药不见得苦口,自从出现糖衣药片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正确的批评并非是急风暴雨,为了治病救人选择正确的方法就不见得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强调规矩对方圆的重要性。逆向思考却是过分强调规矩,限制过死,就会束缚人们的手脚、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创新意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说做事不思进取,消极度日。逆向的新含义是:

撞钟是和尚的分工,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们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应该大加褒奖。

墙倒众人推:原比喻当人受挫折时,众人乘机来打击他,逆向思考:碍事的墙、挡道的墙、老朽的墙就得推,不仅推旧墙,还应众人立新墙,才能建设新世界。

东施效颦:对东施有着明显的贬斥态度,现在人们都用来耻笑那些丑陋、低能的人显示自己。但如果就东施的精神而言,还是有利可讲的,她见先进就学,精神可嘉。

杞人忧天:是说古代那位杞人非常担心天要崩塌下来将无处栖身,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忧天”也有一定的道理,强调人类对地球应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从而防患未然。

艺高人胆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更有道理,因为胆大的艺人会勇敢地向高难动作**,不断创出新招。

滥竽充数:你说南郭先生灰溜溜地跑了,我说他有知耻之心,他会改弦更张,开始新的生活。

龟兔赛跑:你说兔子骄傲在半路睡觉结果赛跑失败了,我却说兔子应该睡觉它有逆向心理,它觉得与乌龟赛跑的制度不合理。

四、逆向思维要注意什么?

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1、"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采的观点?“开卷未必有益”,"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地探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我建议同学们用“**”这一手法时还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

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

二是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用**。如反对改革开放,主张闭关自守。

三是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一般不宜**。如刘胡兰不怕牺牲。

总而言之,我们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敢于表达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五、经典例文。

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

-兼给“驴”正名。

近读柳宗元的《黔之驴》,我忽然感悟:千百年来,人们加在“驴”身上的骂名--“黔驴技穷”,实乃污蔑不实之辞。现在,大有为“驴”正名的必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

请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后来,驴被虎“断其喉,尽其肉”,“驴”可谓死得悲,死得掺!

死后还留下“黔驴技穷”的骂名,又可谓死得屈,死得冤!“驴”本来是拉车推磨的,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也就无可用,无可用当然也就无法显其能。“驴”倘若不到黔这无用武之地,那么就不会出现“无可用”的局面,当然也就不会有被老虎吃掉的厄运。

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老先生说得明白: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制造的。“好事者”是罪魁祸首。

但人们不追究“好事者”的罪责,却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万年错案。“黔驴技穷”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

由此,我又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对人才的使用。何谓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能显其能,并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就是人才。

那么人才是怎样才能显其能呢?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人才要有用武之地。很难想象,人不能尽其用,却可以显其能,尽其才!

大家都知道,人人都有其长,也有其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叫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到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恐怕莎士比亚一辈子也提炼不出镭;反之,让居里夫人坐在楼阁里构思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到头来,恐怕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如果不到中国数学研究所,而在北京某中学的数学讲坛上度过自己的一生,恐怕他也难逃类似“黔之驴”的厄运!

由此,我又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他们在某单位某部门可能是个“多余人”,但只要调换一下单位或部门,他们就大显身手,潜力焕发,成为能人。古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道理恐怕就在于此。反之,如果某人在某单位某部门工作很出色,但变换一下工作对象或工作环境,他们就显得别扭、无能。

人尽其用,方可显其能。正因为如此,百年前的龚自珍就向人们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黔之驴”的悲剧,现实生活的实例,难道不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吗?

逆向思维在小学作文中的运用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而今很多小学师生认为作文创新,那是中学生的事,作文教学囿于惯性思维定势,困于顺向思维 求同思维,以致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作文内容单薄平淡,而逆向求异思维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展现给小学生一个新异 奇异 卓异的思维新天地,让他们的文章闪现出耀...

作文教学中的逆向思维

三是逆向立意的风格是匕首投枪,无私无畏,去掉唯书 唯上 唯师的思维定势,善于发现并揭露人生 社会 历史中的不良面,在揭露中有让人思过 改革进取的效能,但也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持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例如邯郸学步本来是个贬义词,邯郸学步者没有学到理想的步法,又忘记了原来的步法,只...

学习运用纵横思维构思作文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来构思作文。纵向思维就是以时间或者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轴线,依次展开历时性内容进行比较,在对比分析中发现事物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和前后联系,以此来把握事物及其本质的思维过程。横向思维就是在相对的同一个平面上,逐个展开共时性侧面。它截取历史的某一横断面,研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