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训练结构

发布 2021-05-29 02:34:28 阅读 8097

练课或主训练日取得较大突破性进展时,不但可以在这个主训练小周期内部后续以必要的低于应激的训练,还可以紧贴在这个小周期后边,续以。

一、二个以一定水平的低于应激训练为主的“辅助性训练小周期”,以更好地促进恢复、巩固成效。这种训练组合、形成为一个大型的体力波浪,可称之为一个扩大的、复合的“主训练小周期”。这样的组合艺术,对于长距离高水平运动员,可能尤为重要。

能攻能守,进退自如。以上是从自然体育学角度分析“主训练小周期”。但是,现实的训练工作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须与社会生活节奏协调起来。

因此,对大多数情况而言,“主训练小周期”常常采用七天星期制。自然体育学的短周期在七天之内,扩大的、复合的长周期,可能十天、半月,在七天之外;但可以运用训练战术和训练艺术,来巧妙地构筑七天一拨的训练。进行中必须要做有心人,以便使自然体育学和社会体育学,两全其美。

从理论上说,一个主训练小周期,可以既实现着运动进步,又保持着良好的健康水平,从而为后续的主训练小周期建构了新的、健全的基础。如果在实践中基本达到了上述要求,“主训练小周期”便可以连续地、滚动式地运行下去,使运动水平“阶梯式”地实现持续进步。这就形成所谓“快节奏”。

这种快节奏,曾经于六十年代在我国个别基层训练单位开始出现,后遇故夭折。七十年代,快节奏在保加利亚举重训练探索中受到支持而勃兴。八、九十年代,在我国少数项目少数单位,快节奏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得到间断尝试、或相当成功地开发着。

尽管或有挫折,这个成功不容忽视。胡鸿飞、马俊仁和一些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就是开拓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对世界训练史做出了贡献。2023年北京亚运会期间,马特维耶夫在与我谈话时说到,邦达尔丘克连续运行了28个小周期。

这是一种不常见的“长连续段”。这种“长连续段”对于训练效益,一般地说是有利的。14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由于人体有序状态的极为复杂,又由于训练工作也十分复杂,在训练运行中,发生某种挫折,是常有的事。

例如:主训练手段的运行**现了高“过强应激”,主训练课频次或主训练日频次的安排太过密集,以及运动员偶而伤、病或因故短期离队等。这时,可及时插入“调整性训练小周期”,加以因应、承转、解决。

“调整性训练小周期”也可称为“恢复性小周期”,与“辅助性训练小周期”较为接近。有时,主训练小周期连续运行得很好、很正常,但出于预先安排;或为了“见好就收”,完善地了结当前阶段,腾出精力更好地启动下阶段;或出于主动预防;也可以主动地插进“调整性训练小周期”。在主训练小周期的连续运行进展中,并不是不会被动出现、或主动需要暂时的中断。

这时,可使用“调整性训练小周期”进行穿插接续。这样,主训练小周期的连续运行,便划分成连续段和间歇段。这个“连续段”,便可看作一个“中周期”。

这个“间歇段”,便形成中周期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它一般地归入于下一个中周期内进行计算。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是使体内矛盾的统一性恢复到应有的水平。就是说,使机体的健康水平恢复到应有的高度。

为此,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方法、节奏、以及有关的配合措施。对这些,同样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研究发展,以提高效益。如果调整性训练小周期基本实现了它的任务,便可转入新的主训练小周期;如果尚未实现,则可以继续地组织针对性的新的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直到完成预期任务,能够顺利地开始新的“主训练小周期”为止。

15迎赛和临赛掌握比赛在预定的时间、地点、场地设备和对手参与等条件下进行。比赛的科学和艺术,在于争取当时的成绩水平的充分发挥。为此:

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地消除体内对于成绩方向的剩余疲劳;另一方面,在比赛中,不但不惧怕、而且还积极争取某种程度的过强应激,争取其准确地在决赛时刻出现。训练进步在于体内有序状态的结构性转换,这种转换,导源于训练张力对原稳定态的破坏和新稳定态的促成;换句话说,导源于训练张力同所面对着的稳定态的矛盾紧张性。在前后两个主训练小周期连续运行的交接中,上一小周期的主负荷的影响,未必完全消除;新建立的稳定态,也未必巩固;这种情况,可目之为存在着某些成绩方向的剩余疲劳;这种剩余疲劳,对于紧接着的下一轮的结构性转换,并不一定构成甚么样的障碍;因为它并不、或并不显著削弱训练张力同所面对的稳定态的矛盾紧张性。

然而,对于比赛中的成绩表达而言,若有剩余疲劳存在,则明显地属于不利因素了。换句话说,成绩表达,要求人体有序状态的相应稳定态的巩固性而非过渡性。这种要求,对人体有序状态的一切环节,均有影响。

以肌细胞内外的物质储备、这样的具体环节来说,结构转换中物质代谢所需要的氨基酸,暂时变得不突出,而运动势垒态构成中的能量储备,变得更突出起来了。为此,在迎赛和临赛训练中:以主要训练手段的建构而言,在于争取接近适度应激的低于应激、或低度适度应激。

(这是指应激程度而言,并非指绝对强度而言,而且在赛前的不同小周期中,又很不相同,值得当时细致斟酌。例如,热身赛中的强度要求是相当高的。)在强度的三特征中:

“积极”,转变为在于人体有序状态的现实稳定态的维护和巩固,而非对之进行破坏(当然,对于实力水平不相同的选手来说,会采取稍微有所不同的策略);“可能”,变成不需讨论的问题;对“可控”性要求也有发展,需要积极地为提高比赛中的战术水平服务。在运动量方面,需要适当地进行削减和控制。具体掌握,要谨慎地依具体情况而定。

在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也需要合理地、有序地进行调整,以配合肌纤维中糖元含量提高等项要求的实现。同时,特别要注意防病、防伤、以及防止类似的灾害性事件的发生。但事实上,有些运动员在临赛中,某些病伤事件还是可能会发生;赛前睡眠受干扰、以至整夜睡不着觉的事也往往会有;然而有的运动员仍然出现了优异的成绩。

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搞得好还有更高的潜力可挖;另一方面说明,运动员具有相当的抗干扰能力,若是发生了某些情况,也不必紧张。在比赛中,为了涌现出激情,除了上述的身体方面的掌握以外,还特别需要研究和掌握好心理因素。要具有清醒的认识和激发充分的自信心。

为此,包括积极的、适当的心理和思想工作在内,需要针对性地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在赛前,既需要积极性,更需要着重保持“平常心”;以免赛前出现“虚火”,反而抑制比赛**现激情。无所事事也可能会引起无谓的心潮起伏,当迎赛、临赛中运动量削减之际,可以适当安排紧凑而有序的、许多需要一定注意力的事务性活动,以分散注意力而有助于保持平常心;并能产生不会引起成绩方向疲劳的某些负荷,以有利于睡眠、饮食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在比赛中,特别需要高昂的激情,同时也需要平常心。要在激情中保持着某种沉着冷静(在不同项目中,以及对于不同的人,具体要求又各不相同)。对这一切,既要做有心人,进行积极的安排,又不要搞成庸人自扰。

总之,迎赛、临赛工作既十分复杂,又情况多变,而且效益的取损出入极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着意研究和确当把握。比赛成绩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集中展现,迎赛、临赛工作尽管既敏感又复杂,然而,都同“比赛”密切关联着;所以,在实践的进化运动中,“热身赛”就逐渐显现出来。热身赛可以为大赛汲取全面的、丰富的经验,成为迎赛、临赛工作中的一种突出的、优选的手段。

以26届奥运会的短跑选手们为例,开赛前半个月至20天再往前倒数,20多天的时间里,在欧洲、美洲进行了十来场热身赛。这就为奥运大赛积累了丰富的近期经验,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全面准备。在这些比赛中(以及大赛中的预、次、复赛中),其成绩发挥应该掌握在“可控”的程度上(时间不相同的各场比赛,具体掌握又各有不同),以便“巩固”而非“破坏”身体有序状态的稳定态,为大赛决赛中涌现过强应激,比较恰当地进行准备。

(不同水平和状态的、面对着不同对手的运动员,在掌握上又稍有差别。)约翰逊和贝利在奥运会比赛中的成绩发挥,明显地超出热身赛(低度适度应激或低于应激),并在决赛中成功地打破了世界纪录(出现过强应激);而在奥运会后参加的多次大奖赛中,却表现平平(过强应激的后续反应)。从热身赛、预次复赛到决赛、再到赛后,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成绩轨迹曲线,是掌握得非常成功的。

同某些奥运比赛失败者在大赛前、大赛中、大赛后,由列次比赛成绩所构成的轨迹曲线,是不相同的。这样的实际情况,内藏着深刻的学问、不可不察。(由于游泳比赛、尤其是短距离游泳比赛的自身特点,在掌握上稍有不同;有的奥运冠军,其世界纪录打破在复赛中。

同时,世界纪录也并非必然就是过强应激。)16中周期和大周期主训练小周期连续运行中的连续段,就形成为训练中周期。如果认清了运动训练训练的本质意义,掌握了主训练小周期、辅助性训练小周期、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等项基本规律,就可以针对具体训练工作的需要,主动地建构训练中周期。

主训练小周期是争取训练进步的基本环节,训练中周期则争取这些基本环节进步的有效累积,使相对微小的进步转化为显著的进步,以完成战役性训练任务。训练大周期是为迎接重大比赛任务而进行的、季度性或年度性的、战略性训练安排。它从当前实际出发,从比赛目标着眼,系统地、合理地对中周期和小周期进行组织安排。

“体力波”是运动训练结构的内在根据。“小周期”是这个“根据”反映在训练结构中的基本环节。它同体力波的其它各种运用在一起,构成训练结构的完整体系。

这种运用,是作为客观规律的“体力波”,在效益驱动的训练实践史的进化运动中,自发地逐渐显露出来的,目前并非臻于完善。可能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效益。若能在理论上进行较透彻的认识,再使之同实践探索相结合,可望对之进行较充分的开发。

17进行中的检验和诊断训练中要不断进行及时检验和诊断。对于具备着条件的运动员来说,如若在训练进程中正确掌握了训练结构,就能争取运动水平的不断进步。如若停滞不前,就必须深入研究现实训练结构中的得失而革新之。

我们不妨把训练工作同医务工作进行比较,来研究教练员的培养和修养的重要性。教练员和医生,是处理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工作者。医生处理的,是人体由病态争取转向健态的发展过渡问题;教练员处理的,是人体转向高强态的发展过渡问题。

医生必须具备高知识、高智慧,这是人所共知和公认的;教练员同样必须具备高知识、高智慧,尚未被社会所确认。事实上:教练员每天审视运动员的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就像医生审视病情、开出处方那样,同样需要高知识和高智慧。

如若满足不了这个需要,便会影响训练质量,付出代价。训练界和医界情况又有不同。古医术由巫术发展而来,现代医学却已经完全摆脱了巫术的羁绊,建立起科学的、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即使如此,仍然存在深刻的矛盾;例如,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西方医学,曾经有人否认以整体论为基础的中医医学的科学性,同时否认它自身也存在着片面性、局限性;这种门户偏见,现在已在改变和转变之中。然而,在训练认识领域,尽管在国内外学者们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健康”化、科学化发展,以及解除门户束缚,现在还仍是繁重艰巨的任务。在体育界,非常需要宽容性、开放性、智慧性和创造性,这就是胡鸿飞、马俊仁等一部分优秀教练,为什么会来自非科班出身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具有实践成就和丰富经验与阅历的、中国足协教练委员会的主任,自愿以负责的态度深入基层,竟被审定为不具备地方队主教练的资格,令世人惊诧);同时,另一方面,“马家军”在奥运选拔赛的挫折,又对训练理论研究的迫切性,发出了明确的召唤。

热爱事业,刻苦学习钻研,从实际出发,不死抠框框,勇于革新创造,坚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这是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的优秀教练员的共同特点。一方面,由于我们的知识和智慧,不但受到个人的限制,还受到时代历史的限制,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还是很不成熟的;另一方面,由于训练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和现实训练条件的多变性,即使是成熟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中也极需要针对着具体实际的生动灵活,而力戒机械、呆滞。因此,要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探索、创造、检验、前进。

进行中的训练行为,要求多种知识和智慧的汇集,并交叉地、综合地、集中地、能动地进行运用。然而,越是要求交叉、综合、集中、能动,就越是难以一下子做得正确、妥贴、恰如其分。这就需要在进行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摸石”、“问路”,证实、证伪,一边实践、一边在反馈检验中调整更新。

要坚持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需要使进行中的训练行为,同时形成为一个开放式的、自学习的、实践和认识的能动生发系统。学术在讨论和争论中向前发展,本文不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18参考文献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人民体育出版社2023年版。(德)施密特、g.

特夫斯:《人体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美)乔奇a.

布茹克司、汤姆士d.法哈:《运动生理学》,杨锡让等译,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23年版。

姚志彬、陈以慈、郭爱克等著:《脑研究前沿》,广东科技出版社2023年版。田麦久、武福全等著:

《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23年版。茅鹏:《满负荷与大运动量》,载《体育与科学》2023年第6期。

茅鹏:《谈体能训练》,载《体育与科学》2023年第2期。茅鹏:

《进步速度反映着训练生命力》,载《体育与科学》2023年第1期。茅鹏:《成绩水平决定于训练结构》,载《体育与科学》2023年第4期。

《系统辩证学学报》有关文章。*

高分作文的结构模式谈高考作文结构训练

高分作文的结构模式 谈高考作文结构训练。骨之所存,血肉所附。人们为什么乐于寻幽探胜?原因就在于沿着一条溪水或一条曲径能够领略赏心悦目的风光。同样,写文章如果巧设布局结构,也能让读者循着段落的 石级 沉醉于 沿途 鸟语花香 的欢悦,惊喜于 柳暗花明 的发现,领悟于 君临天下 的博大。这是考场作文得高分...

谈钢结构建筑的维护结构

摘要 从钢结构建筑屋面系统 墙面系统以及门窗系统分别 了钢结构建筑外围护构造的相关技术,给钢结构建筑外围护结构构造提供了一个参考。关键词 钢结构建筑 外围护 结构构造。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给当前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理念,尤其i是在设计方法以及施工技术方面都带来了新的体验。随着钢结构理论技术...

谈童声合唱训练

问 童声合唱队的各个声部应是什么比例?杨 如果是四个声部的话,基本比例是1 1 1 1。然后高音部再加10 低音部减10 如40个孩子的合唱队,高音部加4个,低音部减4个。这样的声部是最平衡的。问 如何给孩子确定声部?杨 确定孩子的声部一是依裾他的音色,再考虑他的能力,而且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