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上教案

发布 2021-05-21 23:47:28 阅读 3162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课标内容。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人类出现的时间;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元谋人、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地点;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

①通过两个课中题“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仔细观察《北京人复原胸像》和《山顶洞人复原胸像》,你发现他们的模样有什么不同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课后的畅想天地“你能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

③通过对北京人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

通过**问答、课中题及畅想天地,要求学生在课后试着打制一些石器,引导学生进行**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明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人的价值也体现在创造性劳动中。

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及其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四、教法学法。

采用导学、阅读观察、讨论、比较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喜欢问妈妈:“我是从**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

人是从**来的呢?远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

新课教学】一、人类的起源。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

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

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从猿到人演化示意图》,并说明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知道人类进化的过程的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问答,说明主要是根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知道的。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

教师提问:根据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怎样的解释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多****录像《人类的起源》,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

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如下答案供学生参考:

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

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会不会制造工具?不会。所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说,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师提问:据科学家考证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学生答出至少在3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教师讲解: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请同学们看书,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教师指导学生**《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找出元谋人、北京人的位置。并进一步提问: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学生自由发言后,让学生看金牛山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蓝田人等的位置。

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遍布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

说明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远古人类遗址数量多,在我国20多个地方发现有三四百处遗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教师提问:谁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教师讲解: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篇章,因此中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究竟元谋人已经开始从事哪些活动了呢?

今天的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多**显示《元谋人遗址图》,教师讲解: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用火。

科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石器、灰烬。可惜考古资料有限,我们对他们的活动还所知不多。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远古人类的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多**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全图)及两个提问:北京人遗址是在**发掘的?距今约多少万年?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3、北京人。

①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生活的环境。

②请一个同学上台做模特,下面的同学对照投影仪上的北京人站立像及复原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有哪些不同。

③展示仿制的石器、木棒,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用途。上述活动完成后,教师提问:对于北京人,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可以进行一个提问擂台赛。学生以中间为界,分成两队,以队为单位,就给出的三个主题向对方提出问题,比一比哪个队提的问题最好,答得最好。学会提问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

多**显示:烽火擂台。

主题一:北京人的劳动情况。

主题二:北京人的生活方式。

主题三:北京人的用火情况。

上述活动完成后,教师作一小结,强调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火也是当时重要的工具之一,它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意义十分重大。

然后说明:在发掘北京人洞穴时,考古学者又意外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

4、山顶洞人。

多**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教师提问: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距今约12023年前。)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呢?

多**显示《北京人复原胸像》、《山顶洞人复原胸像》和《山顶洞人磨制的骨针》、《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图。

教师提问:人们是如何得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

学生得出如下结论:骨针、装饰品的发掘。骨针是用来缝制衣服的,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羞耻之心;装饰品的发掘说明人类还有了原始的爱美意识、审美意识。

这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说明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美。山顶洞人还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这进一步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所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大大进步了,虽然这个进步还很缓慢。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从**人类的起源问题入手,初步了解了我们的远古祖先。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人类的哪些早期文明?

学生得出如下结论:人类的出现是文明的开始。早期文明包括制造工具、原始的采集、狩猎活动、群居生活和使用火(天然火、人工取火)、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等。

教师进一步说明:人类起始阶段文明的出现是我们的远古祖先与大自然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的结果。没有我们的远古祖先的艰难奋斗历程,就永远不会有今天的现代文明。

因此我们应该发扬祖先的这种积极探索、勇于奋斗的精神,为人类的明天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明。

七、练习巩固。

1、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

提示:①体质特征不同。②北京人能制造工具。③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还有了简单的语言。④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

2、讲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想一想,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与现代人相似?

提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头部还保留一些猿的特征。

如前额向后倾斜,眉骨粗大突出,鼻子扁平,嘴巴前伸。古猿从森林到林间草地生活,遇到猛兽时就会拾起现成的树枝、石块进行抵抗和回击,用树枝和石块打下树上的果实或挖掘地下的块茎、块根。他们被迫在平地上采取直立行走的姿势,上肢得到解放。

随着劳动的增多,手臂、手指更加灵活发达,于是也能进——步从事更复杂的劳动,上肢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手劳动越多,进化越快。

3、你能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

提示:可以从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他们制造和使用的工具、使用天然火、猎取动物、采集植物、共同分享食物等方面来想像并描述。

八、板书设计。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的出现。

2、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劳动在其中起了决定作用。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①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②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③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

4、山顶洞人。

九、教学后记。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课标内容。

了解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简述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饲养家畜、烧制陶器、过着定居生活;半坡人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并有了原始艺术;

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物**或模型,寻找其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其中所反映的历史特征,形成简单的历史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和实物模型及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感受他们为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从而更加珍视生命,善待人生。

历史九上岳麓版

九年级上册岳麓版历史复习提纲。一。人类的起源 300多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人种的分类 黑种人 黄种人 白种人 分类依据。母系氏族 该亚的故事。二 亚非文明古国。三。欧洲文明的起源。古希腊前2000年雅典 海上交通便利 工商业发达 奴隶制城邦。雅典 前六世纪末。罗马 公元前6c 布匿战争雅典 迦太基前...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目录。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3 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 3 知识归类 4 同步训练 4 第2课贞观之治 5 知识归类 6 同步训练 7 第3课开元盛世 8 知识归类 9 同步训练 9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10 知识归类 11 同步训练 11 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12 知识归类 13 同步训练 1...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教案

第二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第8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初步发展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但丁 神曲 达 芬奇及其代表作品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哥白尼及其 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关于宇宙无限的学说开普勒伽利略文艺复兴的意义哥伦布发现美洲达 伽马绕非洲好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