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吸收隋亡教训。
1)多次减免租税。
经济上:轻徭薄赋 2、具体措施:
2)大力提倡节俭。
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措施: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人才:知人善任, (1)富于谋略房玄龄房谋杜断。
重视纳谏 (2)善断大事杜如晦。
3、表现 (3)敢于直言魏征。
4)能征善战李靖、李勣。
1、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政治上: 2、增加宰相人数既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加强**权力 3、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教育上: 1、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
完善科举制度
确定常设科目 2、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这是做**的主要途径。
本课思考题:
1、什么是贞观之治?
答:指的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各种矛盾相对缓和,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强盛。历史上用唐太宗的年号贞观来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为“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什么?
答:(1)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聚集了不少人才;
(3)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和合并州县,加强**权力;
(4)完善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5)重视文化教育,大兴学校。
(6)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总之,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3、贞观之治的局面对当今社会发展依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你认为我们应该从“贞观之治”中汲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答:(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
(2)注意“诫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3)整顿吏治,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4)重用贤才、虑心纳谏。
总之,无论什么社会,选拔好国家管理人才和重视民众的利益,都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
第3课开元盛世。
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创殿试。1)重用人才创武举这时期的人才如:狄仁杰
积极措施创“自荐”求官制。
2)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统治 (1)利用专权,打击和压制政敌。
措施: 不足措施 (2)为了用佛教来加强统治,大修副寺院,耗费大量钱财。
3、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措施,重用人才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因此历史上将武则天统治的五十多年的历史称为“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1)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为唐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1、开元盛世 (2)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的结果。
出现的原因: (3)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1、重用人才。如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
唐玄宗 2、大力发展生产。
励精图治的措施: 3、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1)家业上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新式工。
2)手工业中 a、纺织业出现了,北绢,南锦布。 纺织业陶瓷业。
2、开元 b、棉纺织业发展起来发展迅速
盛世c、陶瓷有很大发展。邢州白瓷。
的表现越州青瓷
巩县唐三彩。
3)唐都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著名的国际性大。
都市。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天可汗东北(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
1、唐朝疆域四至:
(咸海)西唐东(东海)
南(南海)2、唐玄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3、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1)表现:东突厥不断骚扰内地打败东厥,俘虏颉利可汗不但没杀,
还授官赐田设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
2)意义: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安抚和团结其部属,促进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随着这一政策的不断实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4唐对西域的管辖。
北面(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
天山山脉。南面(唐太宗设安西都府管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地区)
唐蕃和亲与会盟。
1、吐蕃政权的建立。
2唐蕃和亲
唐蕃和亲的意义: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加强边疆稳定,促进吐蕃发展。
问答题:1)松赞干布对吐蕃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文城公主入藏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文城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唐蕃会盟。
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遗唐使。1、唐发达的对外交通:
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
1)唐主要的。
城市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广州 职能:管理对外**。
在广州设市舶司
意义:这是我国历史最早。
设置的管理对外**的官署。
陆路路线:长安东: 朝鲜半岛。
2)唐对外西: 经丝绸之路中亚、西亚往南经吐蕃天
竺南诏骠国。
交通路线:
海路路线: 东:登州、扬州朝鲜半岛、日本
西:广州经林邑西行师子国绕天竺波斯湾。
2、唐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唐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各国有强大的吸引力,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发扬国威,同时吸收外国先进的经济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2)实行对外开放需要的条件:a、唐辽阔的疆域;
b、国家的统一安定;
c、发达的对外交通;
d、统治者鼓励和支持对外交往。
日本、大食、天竺等派遣唐使到唐,与唐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3)唐对外交往。
的表现: 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弘扬佛法、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
玄奘到天竺取经(唐太宗时)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赵州桥。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1)测子午线长度意义: 这是世界上对子午线进行的首次实测.
僧一行。对天文学上
的贡献 (2)制定《大衍历》 意义: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
(3)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意义: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
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近2023年.
药王孙思邈。
1、所处朝代:隋唐 (1)主张医生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
2、他医德高尚的表现 (2)对患者一视同仁;
3)吸取了前人经验上,编成了《千金方》被尊称为"药王"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 一
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16世纪中期,戚继光与俞大猷共同作战,平定了危害东南沿海多年的倭寇。1553年,葡萄牙人侵入澳门。此后,西班牙 荷兰先后侵入我国东南沿...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时量 60分钟总分 100分 1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 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图1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开凿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b cd 2.武则天遗言立...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一 隋朝统一南北。1.隋的建立年建立者都城。2.隋朝统一南北年。二 大运河的开凿。1.时间 605年帝下令开凿大运河。2.三点 中心是 北到 南达 四段和五河 河 河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三 科举制度的创立。1.经过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