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期末复习

发布 2021-05-19 19:06:28 阅读 8963

必修1期末。复习(二)

本节课我们将复习本册书第四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对这两章的内容进行加深了解,从而更好的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考点点拨。

这两章内容是高中力学、运动学应用的基础,整个高中力学、运动学的相关应用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这几章的内容在各种考试中都会重点考查。

三、跨越障碍。

一)怎样求合力与分力。

1. 求合力与分力的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

正交分解法。

2. 共点力的平衡及应用。

1)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0 即 =0 =0

3)求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

力的合成法。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

正交分解法。

将各力分别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y的方向进行选择时,应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

整体法和隔离法。

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组成系统的每一个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一般地,当求系统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求系统受到的外力作用时,用整体法,整体法就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优点是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数少,故求解较为简捷。具体应用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使用。

例1:如图所示,重225n的物体g由oa和ob两根绳子拉着,绳ob始终保持沿水平方向。已知两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50n,为了保持绳子不被拉断,绳子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的最大值应为多少?

解析:设oc绳的拉力为f l则f1=g=225 n,ob绳的拉力为f2,fl、f2的合力f等于oa绳受到的拉力,如图所示,显然oa绳承受的拉力最大,只要oa绳不断,ob绳就不会断,当oa绳的拉力达到最大时,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最大,设为α,则cosα==所以,为使绳不被拉断,α最大为30°。

二)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对于牛顿三个定律的理解。

1)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要明确。

1)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定律肯定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定律是用理想化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2)对于牛顿第二定律要明确。

1)定律的瞬时性、矢量性、同一性和相对性。

2)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去**a与f和m的关系。

3)对于牛顿第三定律要明确。

1)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四个相同”.即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作用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三个不一样”即方向不一样,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一样,效果不一样。

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关键点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一定同时产生或同时消失,也不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4. 对于惯性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当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外力时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它的惯性大小就不会变,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运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均无关系。

5. 牛顿定律的应用。

1)超重和失重。

超重:加速度a向上失重:加速度a向下。

对于超重、失重的理解:所谓超重、失重是指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物体在超、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不改变,不能理解成物体的重力增加了或减小了,判断物体超、失重的依据是看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是否有加速度或竖直分加速度,加速度向上则超重、加速度向下则失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2)两类基本问题。

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

1)关于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

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有两点:受力情况简单,与已知量、未知量关系密切;先整体后隔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的物体系称为连接体,构成连接体的各部分之间的重要的联系纽带之一就是加速度,当加速度都相同时,常交叉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一般是先整体后隔离。

2)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轻绳:①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③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作不可伸长④弹力可作瞬间变化。

轻杆:①作用力方向未必沿杆 ②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③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④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或压力。

轻弹簧:①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②弹力的大小遵循f=kx的关系③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3)关于正交分解法的使用问题。

适用情况: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

使用方法:一般是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但也有一小部分情况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因为这样分解的量更少。通常把力分解到沿加速度和垂直于加速度两个方向上,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合力为零,沿加速度方向上合力提供物体的加速度。

例2: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b所受的作用力等于多少?

解析:物体a和b加速度相同,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采取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先求出它们共同的加速度,然后再选取a或b为研究对象,求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对a、b整体分析,则f=(m1+m2)a

所以。求a、b间的弹力n时,以b为研究对象,则n=m2a=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斜面与物块间无摩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施一个水平推力f,要使物体相对斜面静止,推力f应多大?

解析:两物体无相对滑动,说明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方向水平,对于物块m,受两个力作用,其合力水平向左。先选取物块m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加速度,它的加速度就是整体加速度,再根据f=(m+m)a求出推力f。

先选择物块为研究对象,受两个力,重力mg、支持力n,且二力合力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ma=mg·tanθ,a=g·tanθ

再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m+m)·g·tanθ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如图所示,一质量是5 kg的滑块在f=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是0.2,g取10m/s2,问:

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

2)滑块在力f作用下经5 s,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3)如果力f作用8s时撤去,则滑块在撤去f后还能滑行多远?

2. 用倾角θ=30°的传送带传送m=0.5kg的物体,物体与传送带间无滑动,求在下述情况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1)传送带静止。

2)传送带以v=3 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

3)传送带以a=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

3.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它们之间弹力的0.25倍。

现对物体施加大小f=8n,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的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37°=0.6,cos37°=0.

8,取g=10,求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4. 杂技表演“顶竿”节目时,竹竿长6 m,质量忽略不计,一质量为40 kg的演员在竿顶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竿底时速度正好为零。假设加速时的加速度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总时间为3s,问这两个阶段竹竿对“底人”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g取10)

*5.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2 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5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球未离开斜面)

*6. 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 1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b的质量为=0.5kg、长l=1 m。

某时刻a以=4 m/s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的上表面,为使a不致于从b上滑落,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求拉力f应满足的条件。(忽略物体a的大小)

试题答案】1. 答案(1)1 (2)12.5 m (3)16 m

解析:本题属于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问题。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1得:

2)滑块在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

==12.5m

3)滑块在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8秒,撤去f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撤去f后:

撤去f时刻=8

由可得=16m

2. 答案 (1)=2.45n(2)=2.45n(3)=1.45n

解析:这是属于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而求物体受力情况的问题。已知物体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及与力相关的量,如动摩擦因数、角度等。

物体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传送带静止或以v=3 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有==2.45n

当传送带以a=2的加速度向下运动时,规定向下为正方向有+=ma

ma-=0.5×2-2.45=-1.45n

负号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3. 答案s=16.25m

解析:选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分解有:据=0,有+fsinθ-mg=0

据=ma,有fcosθ-=ma

物体做匀变速运动,s==16.25m

4. 答案 nl=240 n n2=480 n

解析:由运动学公式s=vt,得出运动平均速度为v=2 m/s,最大速度=2v=4 m/s,则加速时的加速度为=4,减速时的加速度=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l=- 240 n,n2=+ 480 n。

5. 答案 2.2 n 0.4 n

解析: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在水平方向有:

fcosθ-sinθ=

在竖直方向有:fsinθ +cosθ=

代入数据解①②可得:绳子的拉力f=2.2 n,斜面对小球的弹力=0.4 n

6. 答案 l n≤f≤3 n

必修1期末复习

一 选择题。1 某研究小组在一项实验中获得一组关于y,t之间的数据,将其整理得到如图所示的散点图,下列函数中,最能近似刻画y与t之间关系的是 a y 2tb y 2t2 c y t3d y log2t 2 函数y x2与函数y lg x 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a 0b 1c 2d 3 3 函数f x 的...

必修1期末复习纲要

运动学部分。1 机械运动和参考系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这里所说的 另一个物体 就是参考系。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任何物体均可以选作参考系,以简便为原则,我们一般取地面 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为参考系。对应练习 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下列...

高一必修1期末复习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30分 1 最早将实验和逻辑推理 包括数学演算 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a 笛卡尔 b 牛顿 c 伽利略 d 亚里士多德。2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研究刘翔110m栏比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