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1期末复习

发布 2021-05-19 10:59:28 阅读 281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30分)

1.最早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

a.笛卡尔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刘翔110m栏比赛的跨栏技术时,其身体可看作质点。

b.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迹时,月球可看作质点。

c.研究火车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

d.研究“嫦娥一号”在轨道上的飞行姿态时,“嫦娥一号”可看作质点。

3.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上的。

c.用绳悬挂物体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是沿绳收缩的方向。

d.用水平直杆固定路灯时,直杆对路灯的弹力方向一定在直杆所在直线上。

4.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汽车仪表盘上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6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a.3m/s2b.5m/s2

c.10m/s2d.20m/s2

5.如图为a、b两物体做匀变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t=4s时,a、b两物体速度相同。

c.最初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6.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

d.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7.一个小球从水平桌面上方某点自由落下,与桌面多次碰撞后静止在桌面上。右图图线描述了该过程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则纵坐标y代表的物理量是。

a.位移 b.路程 c.速度 d.加速度。

8.有三个力矢量f1、f2、f3,恰好可围成一个封闭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列四个选项表示的情形中(如下图),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9.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若拉力f逐渐减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将。

a.速度和加速度均逐渐变小。

b.速度和加速度均逐渐变大。

c.速度逐渐变大,加速度逐渐变小。

d.速度逐渐变小,加速度逐渐变大。

10.如图所示,小船被绳索牵引着匀速靠岸,若水的阻力不变,则。

a.绳子张力不变 b.绳子张力不断减小。

c.船所受浮力不变 d.船所受浮力不断减小。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16分)

12.某时刻一个螺丝从匀速上升的气球上脱落,则该时刻螺丝相对于地面的。

a.速度为零b.速度不为零、方向向上。

c.加速度方向向下d.加速度方向向上。

13.在汶川大**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为剪式千斤顶的实物图,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若已知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4.

0×104n,且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恰为120°。则。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4.0×104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2.0×104n

c.若继续摇动把手,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把手,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14.如图所示,质量为5kg的物块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开始小车静止时,弹簧对物块的弹力大小为10n,小车、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让小车以加速度a=1m/s2沿水平地面向右加速运动,则。

a.物块a相对小车仍静止。

b.物块a受到的弹簧弹力仍不变。

c.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d.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将减小。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5.如图所示,把一个重为80n的物体a放在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并对物体a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作用力f。要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力f的大小为___n,此时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___n。(sin37°=0.

6,cos37°=0.8)

16.某人在一个以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80kg的物体,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 kg的物体;若此人在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最多能举起40kg的物体,则此电梯上升的加速度为。

17.⑴在“**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有二个)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在保持拉力f=5n不变时,某同学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图线如图。但该同学未标注横坐标所对应的符号,请你在图中括号处补全。

18.在“**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测得纸带上计数点的情况如图所示,a、b、c、d、e为选好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由此可知:

小车的加速度a= m/s2;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和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m/s,= m/s 。(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19a.在“**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如图所示,用ab两弹簧秤拉橡皮条结点o,使其位于e处,此时+=90°,然后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角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e处,可采取的办法是 ▲

a.增大b的读数,减小角。

b.减小b的读数,减小角。

c.减小b的读数,增大角 d.增大b的读数,增大角。

20a.一个实验小组在“**弹簧弹力大小和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线可得出相关结论,请你写出其中的二条:

四、计算题(共3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2分,共30分)

21.一小球由静止释放后自由下落,在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为20m,不计空气阻力。求:

小球开始下落后第1s内的位移;

小球落地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2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保持静止。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3kg、mb=5kg,它们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5,且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如果作用在木块a上的推力f =6 n,木块a、b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x =5 cm,弹簧的劲度系数k =100 n/m。求:

此时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刚撤去f后瞬间,木块a所受摩擦力。

23.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玩具小鸭质量m=0.5kg,受到与水平面夹角为53°的恒定拉力后,玩具开始沿水平地面运动。若拉力f=4.

0n,经过时间t=2.0s,玩具移动距离为x=4.8m;撤去拉力f后,玩具又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求:(sin53°=0.8,cos53°=0.

6)运动过程中,玩具的最大速度;

撤去拉力后,玩具继续前进的距离。

高一物理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漏选得2分,共16分)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7.(1)刻度尺、打点计时器;(2)/kg -1;

19a.b; 20a.⑴b的原长较长;⑵a的劲度系数较大;(其它结论也可)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2分,共30分。)

21.解:⑴x1=gt22分。

位移大小x1=5m1分。

⑵h=vot+gt21分。

得 vo=15m/s1分。

落地速度vt=vo+gt2分。

vt =25m/s1分

其他解法也可)

22.解:⑴物体a所受弹簧弹力 2分。

由平衡条件2分。

得1n1分。

2)刚撤去力f后,物体a将向左运动2分。

滑动摩擦力2分。

方向水平向右1分。

23.解:⑴ x=['altimg': w': 22', h': 43', eqmath': f(1,2)'}a1 t22分。

a1=2.4m/s21分。

vm=a1t=4.8m/s1分。

f·cos53°-μn=ma12分。

f·sin53°+n=mg1分。

得μ=0.671分。

2)松手后玩具加速度a2=μg=6.7m/s22分。

滑行距离x2=[,2a1)',altimg': w': 96', h': 43', eqmath': f(v\\o\\al(2,m),2a1)'}1.7m2分。

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复习

班级姓名。一 不定项选择题 共60分,每小题全对得3分,少选得1分 1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 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b 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c 研究在走钢丝的表演时的杂技演员。d 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2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

高一必修1期末复习练习

期末复习练习3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 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2 下列各运动中的...

高一必修1期末复习题

ab c.d 二 填空题 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 函数若f x 12,则x 14.已知,用表示为。15 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6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给出下列结论 也是上的奇函数 若在内是减函数,则解集为 若时,则时,若任取,且,都有,则成立。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