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讲解之六

发布 2021-05-14 11:33:28 阅读 4124

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人们写文章总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思路、线索,但作者又总是要把它藏起来,偶尔露一点,如同“一片涟漪,在水面轻轻荡漾之后就了无踪迹”。

思路在文章中的显性标志就是结构,而写作特点,也是要研究结构、构思等。

例1.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4年上海秋季高考试卷)

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细解:从“不仅由于”来看,第④段显然是个过渡段。前三段是从笔墨的物质构成要素特别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这个角度阐述其艺术魅力的形成,所以,确实是“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从表达效果上来说,“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a项错在“对艺术的赞美之情”,应为“对笔墨艺术的赞美之情”。

答案:a例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2024年上海春考试卷)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细解:我们看,选择肢中依次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线索及其作用,总写,由面及点,引入,对比,衬托,承上启下,叙述、描写、抒情,语言等。

大体可分为: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这些都是对抒情散文写作特点的考查。

原文虽然有“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句子,但并未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是一句描写的句子。文章对“镇子的青灰色”并未做相应的详尽描写。

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这种说法用在两相对照或侧面描写中。d项对描写的作用理解错误,“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仅仅用来突出其“久远的历史”,或许还有“历史人物辈出”。

答案:c d (答对一个给3分)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分)(2024年上海秋考试卷)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细解:关注的仍然是思路、表达方式、结构、语言、词藻,还有对修辞手法作用的判断。可见写作特点的分析还包括修辞手法的作用研究。

a项中,⑥~段是文章的第三层,介绍冰心的文学创作;b项文章引用《春水》是为了阐明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c项的错误是“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大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关爱众生的,但用“柔情”一词似乎不妥;母爱意象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不是“关爱众生”。e项中的“词藻华丽”不准确。

答案: df

例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2024年上海秋考试卷)

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b.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c.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d.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细解:涉及到描写的特点、作用,叙述方式,结构特点。尤其要注意的是:视角。这是新批评的话语。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叙事性。所以考点又有所变化。

a的问题出在“少年时代”,文中所记的是“我”童年时期的事情(“我四岁那年”)。b项的问题是“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实际上只在结尾点到,并未“描写细致入微”。d,没有讴歌“故乡的美丽”。

f问题在“点面结合”。全文并没有对“农村老人群体”做面上的描写。曾祖母应该说是农村老人群体的代表,是他们中的典型。

答案:6分。ce。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分)(2024年上海秋考试卷)

a.作者写杭州人爱喝茶是为了表明杭州人追求悠闲与散淡的生活。

b.爱打伞是杭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伞也是西湖风光的美丽点缀。

c.西湖的价值就在于出现了众多的文人以及他们留下的隽永诗文。

d.张苍水临刑前绝呼”好山水”,既赞叹了杭州山水,又抒发了故国情怀。

e.从全文看,作者描绘西湖的美好风光,是为了强调西湖是世界的旅游胜地。

f.文章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方式,主要为了赞美今日杭州人的幸福生活。

细解:注意涉及到描写的作用和表达方式的判断。这里对描写细分到细节描写,景物描写。

a错,原文是“沿着西湖走一圈,密密树荫一层层,处处皆有喝茶人。或许西湖本是个茶水壶?一座飘着茶香的城市,天天在品味着一份生活的情趣”,强调的是杭州人注重“生活的情趣”,有美的追求,说成是“表明杭州人追求悠闲与散淡的生活”,便有些似是而非。

b项正确,“杭州出伞,杭州人也爱打伞,防晒或防雨。粉白、深红、嫩黄、湛蓝,开在公园的绿荫丛中,像一朵朵移动的花”。“开在公园的绿荫丛中,像一朵朵移动的花”,所以是点缀。

c项错,“西湖的价值”显然不仅在于“出现了众多的文人以及他们留下的隽永诗文”,文章的第二部分,“重西湖”:“因为岳飞、于谦,又不仅仅因为岳飞、于谦,还因为苏东坡”;“还因为抗清英雄张苍水的临刑绝呼”;“还因为西湖的山水留下过鲁迅的足迹”;“还因为杭州人为明日西湖绘制了一幅幅的蓝图”……等等。 所以错误明显,本项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全面把握。

d项正确,联系“抗清英雄”、“满怀深情地看一眼那温润绵延的湖山”就可以得出。e项错,说写作意图是“为了强调西湖是世界的旅游胜地”,显然属于误读,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赞美西湖的人文内涵、精神品质。f项错,前半句对表达方式的表述是正确的,但说“主要为了赞美今日杭州人的幸福生活”,亦属误读,第段都隶属于第13段的:

“重西湖”,还因为杭州人为明日西湖绘制了一幅幅的蓝图。所以仅是西湖之所以“重”的原因之一。这两项都在考查对主旨的把握。

答案:bd

文章的思路,外显就是结构,内在的思路,还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情感的展开等,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文脉。结构这个词,可以是动词,就是把准备写进文章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有条有理的组织;也可以是名词,指文章的段落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文章自然断开的一个个单元叫做段落,把文章内在的思路变化归为层次,于是一般情况下,层次等于或大于段落。

写作特点,即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它应该如何分析呢?或者说,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首先写作是怎么回事,一个内容是如何完成表达的,过程怎样?

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每人、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所以,一般来说,应包括四个方面:构思上,包括文体的选择;结构上,包括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等;表达技巧上的,包括修辞手法;语言上,语言风格、特点等。

构思上:文体的选择,包括表达方式的选择。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说明五种,我们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要熟悉。

叙述是对经过的再现,描写是对情境的再现,议论有思辨,说明是客观介绍,各有不同。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依托其它四种,直抒胸臆属于直接抒情。还有一种反文体,如用寓言形式议论,用叙述的形式抒情等。

结构上:关注的是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推进,以及这些段落出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不同的文体结构形态也有不同。

如果是记叙性文章,需要考虑的有线索的使用,铺垫、照应、衬托,有时还会有伏笔、悬念等。其次是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平叙等。还有,详略、主次的安排。

人称的变化,观察、写作的视角等。对各种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的特征辨识及其作用也要理解。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如果是议论性文字,所谓的先总后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正反对照,层层深入,等等,都是常见的结构形态,我们要能辨析并理解其作用。

表达技巧上: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整体上看,不同文体的作品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抒情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语言上:要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庄重、诙谐、幽默等之分,知道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然后根据所给文段或语句,仔细斟酌,准确判断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是6分。偶尔也有简答题、选择填空题等。如——

依次填入第(4)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2024年上海春考试卷)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细解:第四段的末尾是这样的: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 ,以便刺激;在北平, 。

因为巴黎“太旷”,“使人疲乏”,所以需要“摇滚与爵士”的“刺激”,而“瀑布与大潮”、 摇滚与爵士”、“辣椒与葱”则与巴黎的文化特点不符。因为北平使我有“家”的感觉,“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所以“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而“丁冬的清泉”、 柔曼的圆舞曲”、“嫩嫩的豆腐脑”则与这种感觉不协调。

答案:c既有思路的考查,又有语言风格的选择、协调,就是对这个考点的别样的考查。

因为多数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解题的重点是所给分析文字的辨析。而辨析的能力来自于自己对作品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准确判断,其中的要害是对相关术语的准确理解及使用。举例说明——

a.拟声词“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

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

c.作品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

d.写“手冷”和“手热”的用意在于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生处境。

现代文阅读讲解之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上 今天我们讨论第四个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它是一切理解 分析的基础,也是我们现代社会阅读这种行为的基本意义,所以,准确地 筛选并整合信息 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浅层次的筛选和整合,我们都没有问题,甚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我们走在街上看街景,看世态...

现代文阅读讲解之七

谜底 1 既庞大而又有个边岸 2 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 3 在人为之中显出天然 或 到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 紧连园林 菜园与屯子 或 花多菜多果子多 开具两点便可,后两点合起来答为 靠近天然 也给分 以下为考察文章内部实质意义要端的变式。例3.根据辞意,对于阿炳作一简介 50字左右 4分 2003年上...

现代文阅读讲解之二

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考试手册 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这句话,关键还是在 理解文章内容 上,考试手册 的制定者希望提醒你,理解文章内容 如果 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 的话,也许可以理解得更深刻些,更快捷些。毕竟,语法是一代一代语法学家辛苦总结起来的,为什么不能用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