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口译技巧

发布 2021-05-05 05:37:28 阅读 7398

商务法语谈判与口译。

第一课。口译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虽然今天同声传译已经在国际会议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是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基本技能,仍然在正式外交场合和高级商务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今后从事职业口译人员,承担同声传译工作不可或缺的必经训练阶段。

而对于一个学外语的学生而言,在很多种情况下,我们的外语掌握水平都体现在生活或工作的口译方面。所以我们开设了商务法语谈判与口译课程。

口译能力是一个翻译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包括听力、会话、语法、语音、语调、思维速度、记忆能力、知识储备的广度等等,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上和课下针对自己的弱点做练习。因此这门课是学生检查和应用过去两年所学知识的课程,是学生查漏补缺、追上其他同学的课程,是温故知新的课程;也是引领学生走入商务谈判,掌握商务词汇,了解商务过程的课程;同时课程也也将从口译所需技能的各个方面进行巩固和提高。每一课都将涉及听力、会话、口译实践练习,另外还将用6周时间系统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

口译课是一门非常强调实践的课程,口译技能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获得,因此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决定课堂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学生要改变过去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学生除了积极参与课堂练习之外,一般还需辅以相当于课堂时间3-4倍的课后练习,要课上和课下学习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占的比重大(50%);学生应该把功夫下在平时;这门课程特别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第二课。口译课的学习方法。

口译课是一种高强度的语言实践和语言强化课,其内在过程无法用有限的规则来描述。而且由于翻译课是翻译人员通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对自己过去所积累知识的应用,所以每个人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由于语言规则的正确运用是翻译不可或缺的基础,翻译活动特别能够暴露语言学习中的不足,有心人可以从中为自己进一步的学习找到切入点,因此口译课的学习方法可以采取“诊断——纠正——评估”的循环程序:

—分析翻译练习或专门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诊断自己在语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结合自我创意和老师的指导,针对语言问题制定强化练习方案。

—定期总结学习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练习方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口译学习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3-22页)

第三课。听力能力以及记忆策略。

在许多西方的语言中,“口译”和“诠释”共用同一个词来表达( 法语用interpréter)。口译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用第二种语言(译语)诠释所听到第一语言的内容(原语)。只有理解才可以诠释。

而在听力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显然无法达到理解的目的。

对于法语初学者而言,口译的第一大拦路虎就是法语的听力能力。过去两年学习如果能解决听力问题,这无疑对承担口译工作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但事实上口译课上听力的训练方法或者说对听力理解的要求与听力课还是有所区别的。

口译课更强调对整段意义的理解,而无需辨析出每句话或每个单词,只要能抓住语言所阐述的主要信息即可。所以希望同学在练习中改掉原来的听力习惯,不要让个别次扰乱对整段意思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同的语言符号是无法进行直接的转化的,无论是在笔意还是在口译中“意义”是语言转换的中介。在翻译中如能做到“意同形统”是所有翻译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在讲求瞬时传达的口译实践中,“意同”是最重要的要求。无数口译者的经验证明:

我们可以利用“意义”提高记忆的效率。

实践证明话语的意义比孤立的词语更容易记忆,如果我们从一段讲话中仅仅听到缺乏联系的词语,前面的词语留下的记忆痕迹很快就会被后来的词语冲掉,最后无法形成完整的印象。想法我们对意义的理解越透彻,则对讲话的记忆越完整。这是因为关注意义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抓住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形成的记忆可以围绕一个逻辑框架不断扩充。

口译过程中的记忆不是被动存储,而是主动构件的过程。所以建议大家在倾听的时候首先要把握讲话的意义,如果抓住了赐予的概念,甚至可以忘记词语的形式。

第四课。口译的忠实性。

既然口译是理解原语基础上的“诠释”,那么是否意味着译者可以抛开语言的形式,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利用自己“译语”水平自由地加以阐述话语的意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口译的特殊之处在于译员既是原语的听者又是译语的言者,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在译员的思维中彼此重叠,所以译员的自我监控是一种复杂的交互过程。我们从口译实践中体会到,译员除了与普通的听者或言者一样监控自己的理解或表达之外,还能依据表达的需要调节自己的理解。

譬如,在关注意义的前提下,如果译员预期自给说出的话语将在听者的耳中造成前后矛盾或者不合常理的印象,那么译员就能意识到自己的听力理解可能出现了偏差,此时可以根据上文语境进行修正,或者暂不译出,等经过与原语者询问核实后在补充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译员把自己作为原语听者的理解与预期译语听者的理解进行对比,如果两种理解彼此吻合,译员便能保证口译传达的忠实。译者的忠实不是对语言符号的复制,而是帮助使用不同语言的言者和听者建立超与语言障碍的交流。

在口译中,译员除了需要保证内容的忠实之外,还要维持良好的交流效果。面对听众讲话的时候需要保持自然的嗓音、清楚地咬字、大方的举止。坚实的语言基础固然重要,但自信更是决定现场表现好坏的直接原因。

我们的任何焦虑都在别人的眼中,我们的自信不足最终会影响服务对象对我们的信赖。发挥自信,克服焦虑,我们的确别无选择。要作为一名好的译员,关键在于译员对于自身在语言交流中的角色形成一种明确的意识,把自己融入到交流的过程中去。

第五课。口译技巧要领。

口译训练在很大程度是通过实践性练习来完成的。教师无法直接把口译技巧概括成若干条形式化的规则让学生抄录背诵,以期帮助学生学会口译。对于每个志于从事口译的人来说,在练习和实践中注意随时反思和总结是至关重要的。

综合这一领域的理论观点,我们粗略地概括了从口译入门阶段就需要注意的一些要领。

1. 保持良好的交流感。

对于口译来说,语言瑕疵与译者在现场的表现相比,后者更应该得到强调。如:能否保证嗓音自然,吐字清晰?

能否保持大方得体的姿态?能否与服务对象保持适当的目光交流?能否克服现场的紧张和面对意外的情况?

等等。这一切可以概括为译员的交流感。

译员不是一架语言机器,而是人际交流的参与者。矛盾的是,人们一般凭直觉认为翻译就是语言到语言的转换。对于初学口译的人来说,要克服这种错觉,把更多的焦点放在话语的意义上,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然而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我们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原来要挖掘语言深处的意义,正是要把自己放回人际交流的情境中去。事实上口译现场的信息载体不仅是语言,还有许多超语言的线索——表情、手势、目光、声音等等,译员当然需要充分加以利用。

相信大家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同传间虽然与会场相对隔离,却必须设有巨大的玻璃窗口供译员随时观察会场的情况。

1. 充分激活背景知识。

语言是人们传情达意的工具,话语的意义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我们凭借过往积累的知识主动构建出来的。如果要理解并记住意义,我们需要充分地激活与话语相关的背景知识,把话语传达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框架结合起来。

译员的知识储备与丰富,工作中的困难相对的就越小。于是即使我们忘记了语音的符号,也能通过意义的线索从知识的系统中找到相关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懂得越多,听得就越容易;听得越容易急得越牢固;记忆得越牢固,表达得越清晰全面”。

译员无法凭语言知识应付口译任务,绝对不可以打无准备之仗。

2. 构建话语逻辑框架。

对于记叙性文本,我们可以使用类似5w(who, when, where, what, why)原则的事件框架。在我们的思维中,一个事件就像舞台上的一台戏,都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线索。再传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就自己头脑中的影像,调动出事件的各个要素,从而复述出所听到的事件。

对于论述性的文本,除了事件框架,我们还能利用因果、转折、假设、对比等逻辑关系把各个句段表达的观点串联起来,最后按照辩证关系或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等逻辑框架建构出总体的理解和记忆。很多情况下,由于说者的发言时即兴的,逻辑性、条理性不是那么很明显,此时往往译员的译语更简单清晰、条理清楚。因此我们在听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梳理话语中的来龙去脉,把意义的元素有条不紊地保存到记忆中去。

与背景知识一样,逻辑框架也能帮助我们检验理解的质量。如果我们发现上下文之间存在矛盾,就能侦测到理解的问题。话语逻辑的连贯性是译员自我监控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3. 巧妙利用非语言信息。

中文中有“诗情画意”的说法,可见语言形式的表达可以让人产生视觉效应。为了强化记忆,口译过程中我比较强化视觉化策略(visualisation)。例如在听到一段有关中法文化年中国新年期间巴黎街头的文化时,学生或许就能看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中国文艺团体舞龙的情景。

这样的一个情景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等诸多因素,这无疑为记忆帮了大忙。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背景把听到的语言视觉化、听觉化,不可以在听的时候的帮助记忆;在翻译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视觉化的图像,利用自己的过往的知识把图像文字化。

第六课。如何克服理解和记忆困难。

我们一直强调应当通过深化理解来加强记忆,但是在口译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的困难的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我们应当承认,理解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经过训练的译员可以采取某些策略尽量减少困难的干扰。

抓大放小。我们所介绍的口译方法重视意义的整合,如果我们把意义看作一种具有层次结构的表征,那么意义的总体框架如同树的主干是至关重要的,局部细节只是枝叶,而零散的细节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口译中我们应当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我们应当尽量保证总体逻辑的连贯,如果某些细节(如数字)无法听懂或出现以往,我们应当保持平衡的心态,忽略暂时的困难,保住总体的框架。

宁缺勿滥。如果出现理解和记忆的困难,我们就需要发挥自我监控机制的作用了。为了保证传达的忠实,必须迅速地滤掉没有把握的细节甚至片断。

译者对于自己的理解状态必须有非常清醒地认识,并且对于服务对象抱有高度的责任感。该舍弃的东西就的舍弃,绝对不能患得患失,口译的节奏绝不允许我们犹豫。

整合修补。遇到听不懂或记不住的情况,我们并非只能束手无策。基于谨慎的原则,我们暂时不能对可疑片断进行诠释。

好在话语的元素一般不是孤立的,总与前后语境有着某种关联。因此我们遇事可以利用背景知识的大语境或者口译现场的小语境所提供的信息对出现困难的片断进行修补。

对当前法语口译教材的反思

年第 期 周刊。钟艾圻。材的反思。四川外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亚欧语言学院,重庆 摘要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流逐步走向多元化 正规化,中国市场对口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日益提高,这些现象催生。了各种口译培训教材的面世,这些口译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口译教学的质量统一性,为口译教材编写标准打下了基础。然...

口译技巧强化

口译技巧强化 刚才巴西代表对委员会未把该问。题提交给起草小组表示遗憾 这句话里有很多常用的词 国家名称 委员会 起草小组 问题 代表 提交等。各个国家的名称,应有一惯常用的符号。假定 巴西 的符号是br 它的汽车牌照上就是这样缩写的 委员会 的标志为k,问题 写成?起草小组 是dg drafting...

口译听力技巧

听力三个部分 1dictation,2answer the questions,3translation 考前有2分钟浏览信息。抓紧宝贵时间。第一部分语速差不多130words min。结束后会空出2分钟。建议lz拿前1分钟誊写答案到答题纸上。后1分钟快速纵向浏览第二部分的选择题选项。第二部分共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