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一.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开头段落――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
文章中间段落――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结尾段-―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一段文字的作用。
第一段的作用:
分2个部分作答:内容上:概括大意。
结构上:1.点题 2总领全文或总起下文,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3.首尾呼应 4.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5.开头引用古诗文名句或民歌民谣,使文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乡土气息。
6.设置悬念或欲扬先抑,使文章有波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文章开头连用几个设问句,点明文章的思路,引发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上善若水》第一题,就只考这一个作用)
中间某段的作用:
分2个部分作答:内容上:概括大意。
结构上:1.点题。2引起下文,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3.与上下文的照应或者与上下文构成对比,揭示文章的中心。
最后一段的作用:
内容上:概括大意。
结构上:1.点题,卒章显志。 2首尾呼应。3总结上文,揭示文章的主旨。
典型题例:南通二模卷《一个人的仪式》
1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11.(6分)交代我独自绕道上海拜谒两处墓地的原因(2分),点明题旨(1分),设置悬念(1分),引出下文自己先后拜谒两处墓地的叙写(1分);并和下文写墓园的“寂静”、无人来访相照应(1分)。(意思对即可)
背水的日子》
11.文章第①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11.内容上:我对背水的日子的怀念之情。结构上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4分。每层意思1分)
都江堰》11.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11.内容上:首段写作者游都江堰前的心态。
结构上:欲扬先抑(或“与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形成对比”),2分)既突出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魅力,(2分)又使文章波澜起伏。(1分)
08年高考四川卷《我爱水》:
17.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从“我爱水”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⑴照应标题,并与文章结尾相呼应;⑵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行文自然。
答题提示:这类文章在写作时,因开头是先言其他,再引出主体内容,所以答题时要考虑四点:一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铺垫;三与结尾是否照应;四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正衬或反衬。
答题格式: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或:与下文写……作对比,从而突出……
二.表达技巧的分析及其作用。
文章选取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典型景物(场景)
1, 观察角度上下高低远近的变化 2.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 3.修辞手法。
4.常用的写景手法: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引用用典等。
写人手法正面描写动作神态肖像等的细节描写。
侧面衬托用景物或者通过和其他人物的对比和衬托。
5.语言风格先用一两个词总说语言特色,然后关注句式是否整齐,是否使用叠词。
作用:用上述这些手法写出了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然后结合语段的作用考虑与题目和上下文的联系。
表达效果: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答题提示: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达到怎样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黄土招魂》3、第⑤段画线文字叙写了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景象,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3.选取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典型画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描写与抒情相结合;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 评分建议:共5分。
修辞手法,1分;典型画面,1分;表现手法,1分,“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写出一种即可;表达方式,1分;语言特点,1分。
南通二模卷《一个人的仪式》
12.(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分),语言生动形象,用这些手法营造了凄清、肃穆的氛围(1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分)。(意思对即可)
马罗大叔》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11.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4分)
11.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比喻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
野店》这些人,在这儿留一个脚印,便飞鸿似的去了,没有留恋,没有感伤,在未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儿挂这一翅膀。水不是白喝,临走总得留下几个钱,百儿八十是他,三百二百也是他,主人不会嫌太少,伙计也不会说一声谢谢。但当你起身以后,“再来!
”这一句淡淡的话,每回是不会忽疏的。
12. 结合语言风格,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内涵。(6分)
用自然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客人的粗犷豪爽,主人的朴实真诚,野店民风的淳朴。
评分建议】风格2分。内涵4分,其中主客的性格特点,各1分;野店的特点,2 分。
语言风格题思路:这段语言的总体风格;句式是否整齐;是否使用叠词;修辞手法)
三.不同表达技巧的不同效果。
叙述人称的变换及效果:
第一人称: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安排材料,“我”往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性的人物,能自由地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好像在和物直接对话,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行文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客观公正平实的叙述。
典型题例:13.本文指称赵州桥分别用了“它”“他”“你”,为何会有如此的变化?(6分)
用“它”客观描写桥的气势,说明桥的构造,叙述桥的历史(2分);
用“他”是拟人手法,借以表现对历史、生活的思考(2分);
用“你”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桥人格化,也指桥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表达作者热烈赞美之情(2分)行文亲切自然。
答题提示:答人称变换的表达效果题,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分析)
2024年高考全国卷《灯火》: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四.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
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揭示主旨升华主题。
要求对文段中暗含的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进行明确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命题角度:“文中某处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某处这样写,好在**;赏析文中某处描写语句。
典型例题:2024年高考江苏卷《溜索》: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环境描写——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人物描写——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淡竹》12.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二三段写到稻子、松树、小老虎、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十六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的诗句?(6分)
从反面衬托淡竹的性格,或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3分)
从正面表现淡竹的崇高品行。(3分)
答题提示:从以上两个题目的答案可以看出,文中对一些次要的人或物的描写,是为了和环境描写和主要人物构成互相映衬或者对比。
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
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
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略)。
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举例略)
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①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②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技巧
作者 邓华。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题型,在各地中考英语试卷中均占较大比重 通常占总分的20 左右 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细节理解能力 词义判断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等。根据部颁英语新课程标准,初中毕业生应达到五级综合语言运用...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技巧
作者 邓华。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题型,在各地中考英语试卷中均占较大比重 通常占总分的20 左右 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细节理解能力 词义判断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等。根据部颁英语新课程标准,初中毕业生应达到五级综合语言运用...
阅读理解题型总结
阅读理解词语题。一 关键词。在不同文体各部相。概括的说 能突显的表达 表现作者想要展现给读者的情感 状态 形态 变化等的词语。二 a词能不能替换成b词。一 解题方法一。1 解释a词义 2 分析a词语表现的人 物,形象 精神品质 思想情感。1 动词 不行。因为该词具体准确生动地写出了 2 形容词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