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见的文言句式

发布 2021-04-29 00:39:28 阅读 5024

刘启荣。

苏教版高中语文》到“必修五”的《直面人生》单元,我们基本上学习了文言文的所有特殊句式。现在,以《报任安书》(节选)和《楚辞·渔父》两篇课文为主,对高中常见文言句式做一个总结,让同学们掌握其规律,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者否定判断的句子。

1、 用“也”表判断。

1)积威约之渐;强弱,形。报任安书》

译:勇怯强弱都是形势所造成的。

2、 用“者”“也”表判断,其中“者”表停顿,“也”表肯定判断。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报任安书》

译: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对大夫施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2)夺项王天下,必沛公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译:同样是漂泊天涯的人,相逢时(定会同病相怜),谁会在意是否曾经认识呢。

2)、今人方刀俎,我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如今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却)是鱼和肉,还辞行干什么呢?

例(2)中,前两个“为”,作判断词“是”;第三个“为”,作语气助词“呢”。

4.、用“不”“非”“弗”“无”“莫”“未”等副词表否定判断。

1)乃欲引节,斯亦远乎报任安书》

译:才想到为守住气节而死,这不也太晚了吗!

2)君子性异也劝学》

译:君子的本性同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受礼记·檀弓》

译:(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

二、倒装句。

倒装句是颠倒了语言顺序的句子,翻译时须按正常的语序复原。倒装句一般有: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一)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于、以、乎”等介词结构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动词之后,就是状语后置。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译: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2)淮阴,王也,受械于陈报任安书》

译:淮阴侯本是王,却在陈地戴上了刑具。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

译: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不能在后世显露。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项脊轩志》

译:又在庭院中错落地种上兰花、桂树、翠竹等各种花木。

5)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

译:屈原被流放后,在湘江一带游历。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译: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多,我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们。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译:自从有史书典籍的记载以来,还没有像这样灵验的。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胡、孰、焉、奚、恶、安”等作宾语时,前置。

1)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 况且把土石放在**?

2)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沛公在**?

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译: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 用“之、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1)唯才是举(成语) (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4.、用介词“以”的短语,宾语前置。

1)一言蔽之 (2)夜继日

三)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用“之”使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渔父》

译:怎么能让洁白的自身,接触到污秽的外物呢?

“之”是定语后置标志,“察察”和“汶汶”是定语,分别修饰中心语“身”和“物”,翻译的时候将定语放到中心语前面来。

2用“者”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四)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不多,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

三、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 用“……见……于” “见”“于”表被动。

1)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放。 《渔父》

译:众人都醉了,唯独我还清醒,所以我放逐了。

2) 圣人不凝滞物,而能与世推移。《渔父》

译:凡是圣人,都不外界事物所拘束,能够顺应时世的转移变化。

3)吾常笑大方之家庄子》

4)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5)故内惑郑秀,外欺张仪。 《屈原列传》

2.用“为”“为……所”表被动。

1)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伶官传序》

2)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六国论》

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1)信而疑,忠而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见”“被”都表被动。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制人。《赤壁之战》

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1. 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赤壁之战》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左忠毅公逸事》

5.省略介词“于”。

1)且勇者不必死(于)节 《报任安书》

2)韩非囚(于)秦 《报任安书》

常见的文言句式

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用 者 也 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 句末用 者也 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3 用 者 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

常见的文言句式

一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1 者,也。最常见,也是判断句的典型结构。例1 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人们 不知道 写文章 艰难费力,是由于手笔不熟练。陈胜,是阳城人。2 者,有时只有 者 无 也 例3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史记 项羽本记 陈婴,是以前东阳的令史。3 也。有时不用 者 后面仅以 也 ...

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 1 者,也 系列。陈涉者,阳城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梁,吾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栗者,民之所种。者,虢,虞之表也。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忠义者圣贤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