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句。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来表示判断的。(在现代汉语里,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来联系,如“我是中学生”。)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判断的几种形式:
1、用语气助词“者、 也”表判断,又分四种形式:
者、也分用,即主语后面用“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判断,形式为:“…者,……也。”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合用,即句末连用“者也”表判断,形式为:“…者也。”如:
(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注意]句末用“者也”的句式不都是“者也”表判断。一般情况下,“者”前为名词、代词,则表判断;“者”前为动词、形容词,“者”则与之构成者字结构,相当“……的(人、事物)”,者”是代词,不表判断,表判断的只是“也”。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例②中“者”与“美丽”组成者字结构,意为“美丽的男人”,不表判断。
单用“者”,即主语后用“者”,谓语后不用“也”,形式为:“…者,……如:
粟者,民之所种。 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单用“也”,即主语后不用“者”,谓语后用“也”,形式为:“…也。”如:
梁,吾仇也。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2、用语气助词“耳”表判断。如:
此亡秦之续耳。 ②白起,小竖子耳。
3、用副词则、皆、乃、即、诚、当等表判断。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黄山当生平奇览。
4、用动词“为、是、系”表判断。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5、不用判断词,直接将主语、谓语排列在一起构成判断句。如:
晋鄙嚄唶宿将。 ②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于”表示被动。如: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2、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赤壁之战》)
3、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如: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4、用“被”表示被动。如: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5、意念被动句,即动词本身表被动。如: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诛:被杀害。)
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克。)
三、省略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蛇)尽死。
2、省略动词中心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省动词宾语: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介词宾语:a.竖子不足与(之)谋。b.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c.权以(之)示群下。
4、省略兼语。
使令动词后常省略兼语,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5、省略介词。
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③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四、倒装句。
1、主语后置(谓语前置)
甚矣,汝之不惠!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宾语前置。
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格式为: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勿、莫等)+代词+动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疑问代词(何、曷、胡、谁、孰、安、奚、焉、恶等)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放在动词或介词前。格式为:疑问代词+动(介)词。如:
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
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
君何以知燕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用“之”或“是”将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格式为:名(代)词+之(是)+动词。如: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③惟利是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现象除了上面三种固定格式外,还有一些习惯性宾语前置。如:
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
沛公北向坐。(“北向”即“向北”)
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自恕”即“恕自”)
3、定语后置。
常用“之”“者”作标志,有以下几种格式:
中心语(用·表示)+定语(用括号表示)+者: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中心语+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中心语+之+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据皆是也。
中心语+数量词定语:吏(二)缚一人诣王。
4、状语后置。
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放在谓语中心语前作状语,文言文中常放在谓语中心语后作补语。(后置状语用〈 〉表示,中心语用·表示)
不拘于时,学〈于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后置状语中的介词有时可以省略:
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五、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译为“无法”“不能”,例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例如: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3、有所,①译为“有……的(人、物、事)”: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为“有什么”: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触龙说赵太后》)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能、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
6、如(若、奈)……何,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如: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怎么安排?《垓下歌》)
子大叔曰:“若四国何?”(子大叔说:“对四国怎么办?”《左传·襄公三十年》)
7、如之何,表询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能”“为什么”等。如: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整个国家治理不好,那怎么办?(《孟子·梁惠王下》)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丈夫在外地服役,我怎么能不思念?(《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所以:⑴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是因为……”如: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凭借,译为“用来”“用来……的(方法、手段、工具等)”。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吾知所以拒子矣。(我知道防御你的方法。《公输》)
10、不亦……乎,译为“不是……吗?”例如:
以此为政,不亦惑乎?
11、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例如:
夫子何命焉为?
12、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庸……乎,译为“难道……吗?”例如: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4、其……乎,译为“难道……吗?”例如: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1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例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6、无乃……乎,译为“恐怕……吧”例如: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1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如: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8、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例如: 吾孰与徐公美?
孰若,译为“**比得上”。例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1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例如: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0、有……者,译为“有……的人”例如: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21、以为 ①认为,如:a.自以为得其实。b.人人自以为必死。
译为“把……当作”“认为……是”“任用(让)……担任”如:
a.先王以为东蒙主。 b.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梅以曲为美。
六、复句关系。
文言文的复句类型与现代汉语相同。不同点一是运用于文中复句关系多不用关联词,二是用了关联词的所用关联词与现代汉语不同。所以辨析文言文复句关系一是结合上下文意思,二是掌握各种类型的常用关联词。
1、并列关系,常用“又”“亦”“而”“则”等。如: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种树郭橐驼传》)
2、递进关系,常用“而”“且”“况”“仍”等。如: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而况大国乎? ②莫遣只轮返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承接关系,常用因、则、乃、遂、而等。如:①沛公起如厕,因召樊哙出。 ②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4、转折关系,常用虽、而、然、顾、特等。如: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假设关系,常用如、若、虽、倘、即、其、而、则、今、脱、令、使、诚、非、微等。如:①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②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6、因果关系,常用以、所以、缘、坐、故、是故、是以、而、然则等。如:①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②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条件关系,常用惟、乃、无等。如:①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 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8、选择关系,常用“非……则”“抑”“或者”“其……其”“与其……孰若”等。如: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 1 者,也 系列。陈涉者,阳城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梁,吾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栗者,民之所种。者,虢,虞之表也。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忠义者圣贤家法。...
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 1 者,也 系列。陈涉者,阳城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梁,吾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栗者,民之所种。者,虢,虞之表也。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忠义者圣贤家法。...
常见文言句式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是 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 者 表示提顿,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