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文言句式

发布 2021-04-29 00:10:28 阅读 7420

、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③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ⅱ、被动句。

所谓被动,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

被动句。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二)无标志。

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如: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用法。“慈父见背“ⅲ、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

3)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唯……是……”和“唯……之……”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父母唯其疾之忧。”(4)介词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然,籍何以至此?”

5)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二)主谓倒置。

这种句式为了强调谓语,表示强烈的感叹,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最常见一种形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四)、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ⅳ、省略句。

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而竭。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包括宾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介词的。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例如:①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的。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例如: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5)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6)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ⅴ、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

无以(没有……用来)、

有所(有……的)(人、物、事)、

无所(没有……的)(人、物、事)、

比及(等到……的时候)、

为……所。所以……(用来……的方法、手段等”

或“……的原因”)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如何、若何、奈何(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何如(怎么样)、

如……休(把……怎么样)、

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不亦……乎(“不是……吗)

如……何(“对……该怎么办”)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

一何(何等、多么)、

何……之(怎么……这样啊)等。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

得无……耶,得无……乎(难道……吗)、

不亦……乎(不是……吗)

孰与、孰若,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为什么要……呢”或“还要……干什么”)“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其他:见……于(被动句)以……为……(把……(当作)……作用;“唯”表示。

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与其……宁可……”

常见的文言句式

一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1 者,也。最常见,也是判断句的典型结构。例1 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人们 不知道 写文章 艰难费力,是由于手笔不熟练。陈胜,是阳城人。2 者,有时只有 者 无 也 例3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史记 项羽本记 陈婴,是以前东阳的令史。3 也。有时不用 者 后面仅以 也 ...

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 1 者,也 系列。陈涉者,阳城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梁,吾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栗者,民之所种。者,虢,虞之表也。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忠义者圣贤家法。...

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 1 者,也 系列。陈涉者,阳城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梁,吾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栗者,民之所种。者,虢,虞之表也。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忠义者圣贤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