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当中常用一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 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句式。常见“……者,……也”的,其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这也”连用放在句尾。例如: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2) 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3)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相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问今世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用“非”表否定判断,例如:
予本非文人画士。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5) 直接表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判断。例如:
秦,虎狼之国。
刘备天下枭雄。
二】疑问句。
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例如:
谁为哀者?(疑问代词,谁)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疑问代词,何)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
壮士,能复饮乎?(疑问语气词,乎)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疑问语气词,欤)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者耶?(疑问语气词,耶)
三】被动句。
文言文当中常用介词表被动,不同的介词用来引导主动者或被动者。
1) 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导进行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皇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 用“为”“为……所……”表被动,或者“……为所……”为”引出的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3) 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4) 直接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四】省略句。
1) 省略主语。承接前文或后文,自述和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草木)尽死。
曹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
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2) 省略谓语动词。例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曰(步行)三四里。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判断)
3) 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沛公)以事。
4) 省略介词。常见“于”的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五】变式句。
1) 主语后置。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2) 宾语前置。常见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和“之”“是”引导的宾语前置。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大王来何操(操何)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不解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以事告)
3) 定语后置。常见修饰性定语前置。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之子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4) 介词结构后置。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青)
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 是 表示判断。文言文中,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 是 来表示判断,如 不知木兰是女郎。问今是何世。但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其常见的句式有 1 在主语后加 者 表停顿,在谓语后加 也 表判断,基本形式有 1 a者,b也。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陈涉者,阳...
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
学习必备欢迎 人教版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一。基本形式是用 者。也 1 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2 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 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 也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 5 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将谓语放到句首。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是 汝之不惠甚矣 译为 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1 之 为标记。何陋之有 即 有何陋 的倒装。译为 有什么简陋呢 何 疑问代词当,之 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2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弗之怠。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