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几种句式

发布 2021-04-28 23:41:28 阅读 7785

文言文常见的几种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对的,我们主要要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五种句式。

1.变式句。

文言中,常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四种情况:

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例: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沛公安在?《鸿门宴》

欲谁归罪?《苏武传》

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传》

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

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也)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信)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求!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用“之”使定语后置。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者”的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状语后置。通常介词结构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

“于…”构成介宾短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是介宾短语,作调语"战”的状语,应为"于长勺战”。

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以……”构成介宾短语。

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张衡传》)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介宾短语,作调语“饰”的状语,应调整为“以篆文山龟乌善之形饰”。

“乎……”构成介宾短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这句话中的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应调整为“于吾前生,其间道也于吾先”。

有时候,后置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宾短语后置。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鸡门宴》)

应为“战于河北,战于河南”。

2.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发出者,而是行为的接受者。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助词来表示被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例: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

使不辱于诸侯。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注意:有时候,这个“于”也能省略掉。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非心服也。 (赤壁之战》 )

用助词“见”表示被动。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

信而见欺,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渐见愁煎迫。 《孔雀》

燕国见陵之耻除也。 《荆轲刺秦王》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请见谅”等即为此种用法 “请见谅”表“请你原谅我”之意。类似的还有见笑、见教等。

如: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君既若见录。 《孔雀东南飞》

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见…于…” 受…于…” 为…所…” 为所…” 为…之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受…于…”

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为…所…”

为深谷林莽所蔽。 《雁荡山》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行将为人所并;为操所先;为人所杀。 《赤壁之战》

如姬父为人所杀。

“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为…之所…”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注意:“为所…”和“为…之所…”实际上就是“为…所…”格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即“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或“其”指刘邦)所虏”,“之”或“其”只是省略了。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即“为积威所劫” ,为”仍是表被动标志。 “之”放在“为”后的动作出发者与动作之间,是结构助词,无义,用来调节音节。

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即以主动句的形式表达被动的内容。也叫意念被动句。

例: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

犹守义不辱。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洎牧以谗诛。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陈情表》)

王之蔽甚矣。

注:此种被动句多用来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还比如“比干剖心”“邯郸围”“城必克”“城之破”等。

3.省略句。

文言句子中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省略主语。包括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省。

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承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自述省。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省略谓语动词。

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宾语。可烧而走(之)也。

省略介词“于、“以”。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4.判断句。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表示判断,而文言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且往往借助某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语气。主要形式有:

主语后面用助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只在主语后面用“者”表示提顿。

例: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只在谓语后面用“也”煞尾。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也”都不用。

例: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司马光《赤壁之战》)

谓语前用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等加强语气。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用“为”表示肯定判断。

例: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用“是”表示肯定判断。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5.疑问句。

文言中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

用疑问代词(谁、何、曷、安、焉、孰等)的有:

谁为哀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 )

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 同上)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 同上)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司马迁《鸿门宴》 )

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韩愈《师说》 )

用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的:

壮士,能复饮乎 ? 鸿门宴》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孟子》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石钟山记》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苏洵《六国论》

用疑问副词(岂、独、其等)的:

盛衰之理,虽非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文言文几种常见的句式定稿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鱼不可脱于渊。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故往贷粟于监河侯。逆旅人有妾二人。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冀君实或见恕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君实实责我以在位久...

文言文常见句式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 也 者也 者,者,者也者 等形式。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 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陈胜者,阳城人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

文言文常见句式

一 文言文中常见句式是判断句 省略句 倒装句和被动句。1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句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 是 但我们在翻译时要加上动词 是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 主语后面用 者 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 也 表判断,形式为 者,也 如 陈胜者,阳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