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修辞

发布 2021-04-28 21:32:28 阅读 9125

2007-11-17 07:57:29|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

字号订阅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lofter

我的**书 |

一)借代。比喻是用一相似事物代替另一相似事物,而借代则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另一相关事物。例如下列**中的“律法”和“先知”:

太 5: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5: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5:19 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这里的“律法”和“先知”本来不是两个平行的概念,律法是条文,先知是人,是两个不同类的概念。这两个词在这里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律法,或摩西律法,指摩西五经;而先知是指先知书。这两样加在一起,就是摩西五经加上先知书,就代表整个旧约,可以说又是用部分代整体的方法,所以这一词组可以称为双重借代。

而5:18单用“律法”一词也可以是这样的借代用法,指整个旧约,而且从上下文来看是这样的意思,而应该不是单指摩西律法的条文,因为上文刚刚讲过,律法(书)和先知(书)都是不能废去的。单用“律法”一词来代表旧约的一个明显例子是约翰福音12章34节“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是永存的’”。

显然“**永存”并非在摩西律法的条文上可以找到,而是在整本旧约的其他书里面,如撒母耳记关于大卫之约、诗篇、以赛亚书、弥迦书等。

类似的用法还有:“摩西和先知的话”、“摩西和众先知”、“摩西的律法 , 先知的书 , 和诗篇上所记的”。

路 16:29 亚伯拉罕说 , 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 , 可以听从 。

路 24:27 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 , 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 , 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

路 24:44 耶稣对他们说 , 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 , 所告诉你们的话 , 说 ,摩西的律法 , 先知的书 , 和诗篇上所记的 , 凡指着我的话 , 都必须应验 。

所以主耶稣在太5:17-19里是说他来是要成全旧约的应许、预言和预表。旧约既然是神的话(如诗篇119所表达的),主的意思是说他的话是不能废去的,即路21:33所表达的:

路 21:33 天地要废去 , 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

当然主第一次来的时候,还没有成全旧约所有的预言和应许,但主再来的时候,他要成全一切。

另外用部分代整体的例子是用希腊人(希利尼人)代表所有外邦人,而犹太人加上希腊人就代表所有人类,如:

罗 1:16 我不以福音为耻 。 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 要救一切相信的 , 先是犹太人 , 后是希利尼人 。

罗2:9 将患难 , 困苦 , 加给一切作恶的人 , 先是犹太人 , 后是希利尼人 。

2:10 却将荣耀 , 尊贵 , 平安 , 加给一切行善的人 , 先是犹太人 , 后是希利尼人 。

罗 3:9 这却怎麽样呢 。 我们比他们强麽 。 决不是的 。 因为我们已经证明 , 犹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恶之下 。

罗 10:12 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 并没有分别 。 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 , 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

罗 3:28 并不分犹太人 , 希利尼人 , 自主的 , 为奴的 , 或男或女 。 因为你们在**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

所以这样看来,旧约用希伯来文,新约用希腊文写,也是有类似的代表意义。

二)夸张。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大家所熟悉的,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圣经也常用这种方法来强调某件事,如:

路 18:25 骆驼穿过针的眼 , 比财主进神的国 , 还容易呢 。

这里骆驼穿过针眼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有一种解释试图照字面去理解,于是查考说有一个叫作“针眼”的很小的门,骆驼要过去很难,这种考证也很难证实。另外也有人误解这节**,既然骆驼不能穿过针眼,那么富人就不能进神的国了,于是就产生疑问。

其实这是用夸张的说法,强调富人不可能靠着钱财进天国。富人很可能因为财物上的富足,无所缺乏,就忽略了灵性上真正的需要。耶稣接下来解释说,靠人自己不能得救,唯有靠神才能得救(不论穷富)。

有的人虽然不富有,但是觉得自己聪明能干,不需要神的救恩,这样的人也是跟依靠钱财的富人一样,不能得救。

其他例子还有。

太 5:29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 , 就挖出来丢掉 。 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 , 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

5: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 , 就砍下来丢掉 。 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 , 不叫全身下地狱 。

这些都是用夸张的说法来强调罪的后果的严重性,所以必须决然离弃罪。

再如。太 18:6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 , 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 , 沉在深海里 。

这里是说使人跌倒的严重性,而不是说我们可以将绊倒人的人拴在石头上,扔到海里去。

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与夸大不同,目的是为了加强表达的效果。耶稣上面的教导,并非言过其实,但也不是要我们照字面去理解。有人不明白这种夸张的修辞方法,于是对玛3:

10“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提出质问说“请问有哪位**徒正在遵守十一财物奉献,上帝按照第10节的应许赐财物的福,使他们家达到无处可容呢?”我们如果明白了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就能避免犯这样的解经错误。

玛 3:10 万军之耶和华说 , 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 , 全然送入仓库 , 使我家有粮, 以此试试我 , 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 , 倾福与你们 , 甚至无处可容 。

三)借喻。借喻与明喻和暗喻相比,本体在句子中不出现,只出现喻体,所以需要确定本体是什么,而这并不都是容易确定的。通常可以遇到下列三种情形:

1)直接的上下文有明确解释;

2)直接的上下文没有明确解释,但其他地方的**可以用来解释;

3)直接的上下文没有明确解释,也没有其他**与这个比喻有关,可以提供解释的线索。

1)直接的上下文有明确解释。

这种情形上下文已经提供了解释,答案是明确的。如马太福音13章25-30麦子和稗子的比喻,门徒不明白而问主,所以主在37-40作了解释。

2)直接的上下文没有明确解释,但其他地方的**可以用来解释。如:

太 7:13 你们要进窄门 。 因为引到灭亡 , 那门是宽的 , 路是大的 , 进去的人也多 。

7:14 引到永生 , 那门是窄的 , 路是小的 , 找着的人也少 。

这里直接的上下文没有解释窄门和小路是什么意思。但如果参考约翰福音10:7-9节主耶稣的话“我就是羊的门”、“我就是门”及14:

6“我就是道路”,就能确定这里的窄门和小路是指主自己,除他以外,没有别的门,没有别的路,可以通向永生。

3)直接的上下文没有明确解释,也没有其他地方的**与这个比喻直接有关,可以提供解释的线索。

这种情形下,比喻的解释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会有几种不同观点。如马太福音25章绵羊和山羊的比喻,绵羊和山羊到底是指哪些人或哪两个群体,有不同的解释,如。

1。比喻信徒和非信徒 (灵修版圣经)

2。这两类都是大灾难时的外邦人。(马唐纳《新约圣经注释》)

丁良才的《耶稣圣迹合参注释》列出下列5种主要的解释:

3。主耶稣再来时,所有仍活在世上的外邦人。(与马唐纳的解释基本相同)

4。主耶稣再来时,仍活在世上自称是**徒的人(包括真门徒与假门徒)。

5。主耶稣再来时,所有未曾听见福音的外邦人。

6。从创世以来所有的死人活人,不论听过福音与否。

7。这段所记的,是主耶稣说明将来诸审判之准则。

上面基本上有6种不同解释。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可以对照不同的观点,来确定哪一种观点最为可取,但要避免轻易断定其他观点一定错误。

以上的情形,不难确定句子中使用了比喻。大部分的情况下,一句话是否是比喻,是能够确定的。但也有一些情形,却不一定那么明显。如约翰福音第6章的下列**中“我的肉”、“我的血”:

6:51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著。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6:53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

6:54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6:55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

6:56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

当时的犹太人听见这些话,以为是照字面理解,于是大惑不解,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

主的门徒中有好些人也是照字面理解不能明白,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

歌曲中的修辞

龙源期刊网。作者 薛宜芳。阅读与作文 小学高年级版 2012年第06期。同学们,你爱唱歌吗?你知道哪些歌词呢?其实,从歌词中我们也可以学到不少作文知识呢!看看下面几首歌词吧!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 她采的蘑菇...

成语中的修辞

许多成语运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既简练又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果恰当地运用这些成语,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能收到极好的表达效果。常用成语的修辞方法有 明喻 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暗喻 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

歌词中的修辞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罗大佑把歌词比作是 语言的花朵 生活中吟唱歌词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学语文。现在,我们就来品歌词,学修辞,看看下面这几句歌词分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恩的心 2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天路 例1把 我 比作 尘土 这是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