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一模语文评卷分析

发布 2021-04-03 11:29:28 阅读 2882

曲江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

韶关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阅。卷。

情。况。分。析。

曲江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二○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曲江中学2013届韶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阅卷分析。一、选择题得分情况统计分析。(李宾执笔)

说明:本来次考试全级参加考试1189名考生,分为32个试室,共32本试卷。1——28本试卷,每本抽3人,29——32本试卷每本抽4人,共抽样100份。因此,所得百分比为整数。

第一部分:语言基础。

本大题设4个小题,分别考查字音、词语、病句和语序四个方面的考点知识。全级平均8.32分,得分率69.

35%;理科平均8.03分,文科平均8.65分;最高分10.

55分(高三17班),最低分7.06分(高三10班)。

第1小题:答案b,得分率65%,难度适中。选a项20%,选c、d项分别为%。

此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能力层级a级。a项中第四组“着”在这两个词中易读错,容易造成误选。第一组中的“裾”易错成第四声。

第2小题:答案a,得分率69%,难度适中。选d项24%,选b、c项分别为%。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能力层级e级。 “人亡政息”对于考生来说比较陌生,错选较多的原因应该是考生不太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反映考生对于成语的掌握还不足以应对高考。

第3小题:答案d,得分率65%,难度适中。选c项23%,选a、b项分别为%。

此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能力层级e级。c项中“以……”句缺少主语,通过主干紧缩应该能发现出来,但是,超过两成的考生居然错选,反映考生运用语法成分分析病句的方法掌握得很不好。建议加强复习“病句修改”专题时,重点强化“运用语法分析法分析病句”的复习。

第4小题:答案b,得分率73%,难度适中偏易。选c项18%,选a、d项分别为%。

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中的“连贯”能力,能力层级e级。这是一道议论性语段排序题,根据句子中很明显的标志词——关联词(则、然而)、指代词(这、它),应该很迅速确定⑤句在①句前,据此快速排除a、d项;第②句中的“然而”应该是对第⑥句的转折。所以,答案应该是b。

排序题历来得分率都较高,这一次与以前相比,并不理想。建议,在后一段时间里应该有所强化。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

本大题设4个小题,分别考查实词、虚词、信息筛选和综合概括四个方面的文言知识。全级平均8.83分,得分率73.

58%;理科平均8.90分,文科平均8.75分;最高分10.

50分(高三17班),最低分7.82分(高三20班)。

第5小题:答案c,得分率76%,难度适中偏易。选d项12%,选a、b项分别为%。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能力层级b级。c项中“颖”考生应该不陌生,有《毛遂自荐》中的“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形声字,形“禾”在一角,本义为1.

古代指禾穗的末端,现指某些植物籽实带芒的外壳。~果;2.某些细小物体的尖端。

引申为尖锐、尖利的部分。成语“脱颖而出”中的“颖”,指的是妇女纳鞋底用的锥子。本文中则是“锋芒”、“锐利”之义。

而超过一成的考生选d项,则反映在复习古文时,部分考生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古代关于“死”的相关文化知识。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hong),大夫死曰卒,士曰死不禄,庶人死曰死。建议,在第二轮强化复习时,应该加强对考生古代文化知识的复习。

第6小题:答案a,得分率81%,难度偏易。选c项12%,选b、d项分别为%。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能力层级b级。本道题考查了“以、其、所、与”四个文言虚词,应该说都很容易,没什么难度。尤其是a项,考生应该一眼就看得出,两句话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

以下三项应该很迅速只用于反证。12%的考生选c,说明仍有部分考生对“所+动词”这种用法不很熟悉。建议,在第二轮复习中,还需要强化对十八个文言虚词的复习和练习。

第7小题:答案c,得分率99%,没有任何难度,属于“废题”。仅有1%的考生选择a项。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能力层级c级。此题极易,考生一眼就能看出①是说左宗棠归隐之事,⑤是说左宗棠在廉洁、勤勉方面的事。把含有①⑤的项排除,很快就能确定答案为c。

第8小题:答案b,得分率54%,难度适中。选d项36%,选a、c项分别为%。

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分析综合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级。a项中“后因胡林翼游说巡抚湖南的张亮基,才得以走上仕途。”明显错误,原文“林翼敦劝之,乃出”中的“之”指代的是左宗棠,而非张亮基;c项中“两人的志趣也完全不同”与原文“宗棠独与抗行,不少屈,趣舍时合时不合”不符,因此错误;d项中“每攻克一座城池,都要将俘虏放回家去”错误,原文“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徠抚绥,众至如归”中“招徠抚绥,众志如归”意思是“都招安当地人民,让大家感觉到好像到了自己的家”,并不是“将俘虏放回家去”。

a、c、d三个错项中,涉及到的其实是文言最基础的知识:“之”的指代对象,文句理解,实词“归“的理解。而高达36%的考生错选d项,应该是对“归”字在此句的意思错误地理解成“回家”,而未能同时注意“如”字的作用。

二、翻译题评卷情况:(甘寿先执笔)

第9小题,文言文句子翻译。本次考试设置了三个句子的翻译,没有考查文言文断句。满分10分),全级平均得分3.

61分,得分率36.08%,难度偏难;理科平均得分3.63,文科平均得分3.

59,低理科4个百分点。最高平均得分6.61分(高三5班),最低平均得分2.

55分(高三2班)。

1、 得分点的把握不准。本次考试主要考查了常用实词“辟、好、矜、盛、谓、信”,从答题情况看,对“好、谓”掌握较好,对“辟、矜、盛、信”的掌握较优不牢靠,建议今后加强对理解常用实词的技巧指导。

2、 语句的表述不符合翻译的一般要求,建议今后加强“直译的要求及字字落实的原则”。

三、诗歌鉴赏评卷情况:(余少辉执笔)

第10小题,诗歌鉴赏,满分7分。全级平均得分3.64分,得分率51.

96%,难度适中。理科平均得分3.59分,文科平均得分3.

69分;最高得分4.64分(高三21班),最低得分3.02分(高三22班)。

1)答题不规范,“该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按要求,先回答思想情感,再分析,但相当多的同学是先分析之后再在最后点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在思想感情的把握上,大多数同学都答到了寂寞孤独这一点。也有分析,但对相思或思念心上人(丈夫或情人)这点上,有相当部分同学没有抓住,只说是有幽怨之情。(3)第二题答得可以,除了答案可以商榷之外(用典不是修辞手法),“简要分析”时,则没有明确指出甚至没能指出修辞的作用以及所表达的女主人公的思想情感。

四、默写题答题情况:(孙桂华执笔)

第11小题,古诗文名句默写,满分6分。全级平均得分4.22分,得分率70.

26分,难度适中。理科平均得分4.12分,文科平均得分4.

32分。最高得分5.23(高三9班),最低得分3.

31分(高三18班)。

1、第(1)小题两个空分别填写“己欲立而立人 ”和“己欲达而达人”。两句中有很多学生把“己”字写成“子”字,不少学生把“人”字写成“仁”字。

2、第(2)小题两个空分别填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第一句学生做得较好。也有一些学生把“参”字写成“三”字,把“省”字写成“醒”字,把“己 ”字写成“矣”。

第二句中很多学生把“知”字写成“智”字,一些学生把“矣”字写成“己”。

3、第(3)小题两个空分别填写“万里悲秋常作客”和“百年多病独登台”。 第一句中很多学生把“作”写成“做”;第二句错的极少,只有个别学生把“百年”写成“老年”。

4、第(4)小题两个空分别填写“无可奈何花落去”和“小园香径独徘徊”。第一句极少写错的。 第二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香“写成“相”字 。

5、本次考试默写中还出现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本来会写的字由于潦草导致笔画不够或多余笔画而被扣分。课堂上还要向学生强调书写要工整,特别是默写题的字体容不得半点潦草。

五、必考题评卷情况。

一)第12/13题(选择题)。(李宾执笔)

第小12题,多选题,满分5分,答案b、c。前一空选b项69%,选a、c、d项分别是;后一空选c项77%,选a、b、d、e项分别是%、总计选b项为72.61%、选c项91%。

数据上表明,这两道选择题做得很好,得分率很高。反映考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掌握得很不错,尤其是c选项。

第13小题,单项选择,3分,答案c。全级得分率68%,难度适中。

14与15小题(主观题)(陈琼执笔)

满分8分(4+4),全级平均得分6.30,得分率78.80%,难度适中偏易。

理科平均得分6.28分,文科平均得分6.33分。

最高得分7.20分(高三17班),最低得分5.78分(高三10班)。

总体成绩比较好,两道题大部分同学得6分以上,基本上是第14小题得4分,第15小题得2分。当然,得满分的同学较之前的考试相对于比较多。究其原因,题型相对简单,答案的信息点也比较集中。

存在问题:

1、 蛮多同学答题习惯不好,没有分点答题,将两处答题区域写得满满的。

2、在第14小题中,大部分同学虽然知道答案信息集中在第2段,但是却没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几乎将全段抄了下来,没有对该段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做了重复功;有的同学因没有理解该段的论证思路,写出的答案信息重复(从正反两面说同一个理由)且不齐全。

极个别同学在第一段或第三段寻找答案,答案与问题不相连,得零分。

3、第15题:因答案不全面而失分,基本上得一半分,失分多在于没有答到“要用审美联想来欣赏艺术作品,从而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还有一部分同学得零分。

审题不清,答题是不会扣题。第二小点几乎能答到,第一小点能说到“要区别‘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但紧接着阐述二者的具体区别,即说明二者的概念。

答案自相矛盾:写出的答案观点自相矛盾:比如,要摒弃联想,依靠直觉而不是审美联想来体验;对“存在美”的艺术品要靠审美联想来欣赏。

不加分析,照搬文中观点:第一小点将第四段的后两句作为答案抄上来,给了1分。。

得零分的:竟然直接在前三段内容里摘抄句子,完全没有读懂文章。

六、选考题评卷分析(杨艳玲执笔)

本大题依然采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选考的方式。满分15分(4+5+6),全级平均得分8.02分,得分率53.

47%,难度适中。理科平均得分7.98分,文科平均得分8.

07分;最高得分9.38分(高三9班),最低得分6.86分(高三22班)。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得分在9分左右,只有少数同学选择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在6分左右。

具体如下:16小题,得分在3分左右,都能答到“第一部分与主题无关”和“为下文作铺垫”,但没有在故事情节上具体分析。

2019韶关一模

韶关市2014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联考试题 一 语文2014.2 一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叱咤 惊诧皱纹 骤然熨帖 熨斗。b 阴霾 埋怨蜡烛 接纳症结 病症。c 噱头 戏谑揶揄 拜谒载重 载体。d 作揖 舟楫豆豉 奢侈曝晒 2 ...

2023年韶关市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一 全市考试情况。1 前50名理科文科。二 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 断句题 1 学生作答情况。4分的题普遍能拿到2 3分。错漏一个不扣分,2个扣1分 2 复习备考建议 断句的要领在于领会全篇 至少是全段或者全句 的大意,要告诉学生凡是能够表示一段完整的意思的地方或者能够清楚地表示语气的逗留 舒缓和停顿...

韶关一模2019答案

韶关2015一模语文参 一 12分。1.c.x ch zh ng zh ng pi o bi o a.p o p o l i ti n b.b pi o pi o h g i d.ti ti y n x qi 2.c.不耻 指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根据语境,应该用 不齿 不齿 指不愿意提到,表示...